12月23日,海爾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海爾智家)正式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而按照12月18日百慕大最高法院批準的“海爾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海爾智家”,600690.SH/690D)以協議安排方式將海爾電器集團有限公司(“海爾電器”,1169.HK)私有化”計劃內容,在海爾智家正式登陸H股市場的同一時間,海爾電器將撤銷自身香港聯交所上市地位,就此成為海爾智家的全資附屬公司。
至此,海爾智家自公布以來為期近半年的私有化計劃最終圓滿收官,其在物聯網時代進行的場景生態探索亦進入全新發展階段。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私有化計劃的塵埃落定,代表著海爾智家最終構建起了“A+D+H”的全球資本布局。
私有化不是純加法
海爾智家正式公布私有化海爾電器計劃雖然只有半年時間,但事實上,其在去年12月時便首次明確透露了本次私有化計劃。從消息透露到正式公布,再到如今的私有化完成,在這短短一年時間里,海爾徹底告別了過去以690與1169兩大上市公司平臺為代表的傳統發展階段,并由此開啟了海爾“大智家”概念的物聯網生態品牌的探索階段。
作為歷史上最大的港股家電行業私有化交易,海爾智家換股私有化海爾電器自其計劃初始階段即受到資本市場的廣泛關注,而降費提效、長期利好更是成為外界的基本共識。毫無疑問,私有化交易帶來的協同效應將減少利潤漏損,增加歸母凈利潤,提升運營和管理效率,優化費用率,實現營收和利潤的雙增長,這顯然將有助于增厚海爾智家的市場業績。
數據顯示,私有化完成后,海爾智家的股息率預計從此前的30%逐步提升至40%。而在估值方面,海爾智家在登陸香港聯交所后,隨著其業績提升,以及全球物聯網進程逐步深化,海爾智家的物聯網巨頭屬性將能夠進一步顯現,并被獲得資本市場的青睞,這將推動公司估值實現倍數上升。
業內人士指出,海爾智家私有化海爾電器不應簡單地視作二者合并,更不能進行市值或者營業收入的純加法,從戰略發展的角度看,私有化能達到“1+1>2”的效果。
首先要看到,過去海爾智家與海爾電器分屬獨立的上市公司,分散且復雜的股東結構使得兩大上市公司的領導團隊相對獨立,二者為追求各自的業績容易造成利益錯配、費用重疊冗余、同業競爭等問題。而私有化則等于“統一大腦”,這有利于實現管理團隊、員工、股東的利益一致,并解決關聯交易、業務摩擦等問題,提升管理效率,減少運營支出。
更重要的是,海爾智家與海爾電器在業務層面的相互補足,讓海爾未來在物聯網生態品牌探索上更加立體。私有化后,基于海爾的物聯網大戰略思維,海爾衣聯網、海爾水聯網、海爾食聯網、海爾空氣網將實現全面資源整合,深化海爾的生態品牌構筑進程,徹底形成一張物聯網生態網絡,讓各產業平臺間的資源實現無縫鏈接。
“A+D+H”的全球化探索
海爾智家登陸港股,其意義自然不止于資本市場本身,更多的應看到海爾智家在全球化領域的布局。
隨著此次成功上市,海爾智家已先后在上海證券交易所(A股)、中歐國際交易所(D股)、香港聯交所(H股)上市,成為了全球第一家完成“A+D+H”三地上市布局的家電企業。
“A+D+H”的布局毫無疑問有利于提升海爾智家的股票流動性,為其下一步的資本擴張和海外營收創造空間。記者從安信證券研報處獲悉,對標海外家電公司,以歐洲市場為主的伊萊克斯、博世在歐洲的經營利潤率中樞約為7.0%;惠而浦在美國的經營利潤率中樞約為12.0%。海爾智家2019年海外業務經營利潤率僅3.4%,私有化整合后,除了運營效率的優化,隨著海爾智家海外各地區收入規模的不斷擴大,固定成本將有所攤薄,海外業務盈利能力有望邊際改善。
但這僅僅是“A+D+H”狹義層面的意義,從更加深遠的角度看,“A+D+H”的布局是海爾智家全球化路徑的重要一環。事實上,海爾的“出?!辈呗砸恢庇衅涮厥庑?,在其他品牌選擇海外代工的時代,海爾便始終堅持“海外創牌”這一策略,其在海外銷售的產品無一貼牌代工,100%為海爾的自有品牌。
100%的自有品牌率自然會增加海爾在銷售、研發、管理、渠道等多方面的成本,也是海爾智家2019年海外利潤率低于國內其他企業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應看到的是,正是由于自主創牌的艱辛探索,海爾在全球范圍內的品牌塑造也堪稱獨樹一幟,經過20年的海外創牌,海爾智家已經構建起了包括海爾、卡薩帝、統帥、日本AQUA、新西蘭斐雪派克、美國GEA、意大利Candy等七大品牌在內的品牌集群。
可以認為,海外創牌的海爾在整合全球品牌資源,而隨著“A+D+H”布局漸成熟,海爾智家除了在資本方面獲益外,更重要的是能夠借由資本市場之力,進一步強化西方對于中國品牌的認同感,這即是開啟了“資本+資源”的雙重整合。如今,海爾的人單合一模式正作為一種東方的管理學范式受到西方關注,而“A+D+H”的布局則有望從品牌角度,進一步展示來自中國的品牌自信。
看向物聯網不做“三國殺”
海爾智家順利私有化海爾電器后,便不可避免地與美的、格力進行比較。事實上,以海爾、美的、格力為代表的中國家電市場“三國殺”的局面由來已久,三者中的一方但凡有任何重大事件,便免不了被拿出來與另外兩者進行比較。
特別是完成私有化后的海爾智家,其市值再次成為關注焦點。截止12月22日,美的市值達到6305億元,格力市值為3616億元,而受到私有化利好的海爾智家市值則為2385億元。從數字上看,“中國家電三巨頭”之一的海爾智家,其市值毫無疑問與美的、格力存在差距。但在這種純粹的數據對比之后,要看到三家企業間不同的經營邏輯,相較于美的、格力的集團業務整體上市,海爾智家僅僅是海爾集團下屬子公司,即便是接入海爾電器后,其也只是海爾的家電業務板塊上市,并非整個集團行為。
這種經營邏輯同樣體現在全球營業收入方面,海爾的財報通常以海爾智家為主視角,并不過多提及集團整體營業額,即便是進入“世界500強”,其也是以海爾智家之力突入重圍,而非海爾集團。自2019年開始,海爾更是宣布其全球營業收入不再全平臺并表公布,資本市場中便形成了海爾智家以子公司的身份與美的、格力的“集團體量”進行比較。
在這種數字邏輯的差異外,其實也要看到海爾所關注的探索方向。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海爾探索的事情不是希望將誰擊潰,而是踏準時代的節拍,沿著物聯網的方向探索生態品牌?!?/p>
在這種思維下,海爾智家在今年發布了全新場景品牌“三翼鳥”,就是向著物聯網生態品牌的方向發起沖刺。從品牌屬性上看,三翼鳥讓海爾智家從家電品牌制造商轉型為場景方案服務商,跳出了純粹的制造端,而向著成套化、品質化的用戶解決方案演化。短短幾個月,三翼鳥場景品牌也交出了一份令市場滿意的成績單。開業僅50天,北京001體驗中心銷售額便突破2600萬、升級到“三翼鳥時代”的上海001號店客單價達到了22萬元。前三季度,公司場景方案銷售68.7萬套,同比增長24.5%;依托智慧場景帶來的生態收入持續增長,其中第三季度生態收入達34億元,同比增長138%。
三翼鳥的誕生,便是從側面反應了海爾智家“心境”上的改變,不是執著于數字間的比對,而是希望開辟一個場景品牌新賽道,為全球的智慧家庭發展提供新思路。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尹為鑒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