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經濟發展背景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被賦予更多內涵。放眼全世界,大到國家、城市,小到企業,都在發力科技創新,最大限度激發存量經濟或資源的潛力。
作為唯一一個由我國主導發起的國際永久性政府間國際組織,青島成為繼上海之后全國第二個舉辦上合組織峰會的城市。被總理兩次提及的“中國與各方共同建設上合組織成員國技術轉移中心”,最終以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的形式落戶到這個城市,再次凸顯了青島的窗口意義。
這個代表國家最高層次的科技創新多邊合作平臺,是國內首個集市場化、國際化、專業化諸多特色為一體的國際科技合作新平臺。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成立的背后,是中國對企業賦能、以科技引領經貿往來實現多邊合作的美好期待,也是上合組織成員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打造國際合作平臺的國家級重要支撐。眾多平臺項目的蓬勃發展,是有效連接研發資源與產業后端的重要橋梁,給予城市源源不斷的生長活力。
回顧過往重大的變革節點,不難發現,歷史總是充滿著“共時性”。
2018年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八次會議在青島舉行。
2018年10月,青島市市南區成功舉辦首屆上合組織成員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各方高度評價。2019年5月,青島市市南區獲科技部關于建設上合組織技術轉移中心委派任務。
2019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建設總體方案》,開啟青島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提升與上合組織國家地方經貿合作、構建新時代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篇章。
2019年11月,李克強總理在塔什干舉行的上合組織總理會上首次提出“中國與各方共同建設上合組織成員國技術轉移中心”的倡議。
2020年11月30日,李克強總理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第十九次會議上講話中再次提到,“努力打破阻礙創新要素流動的壁壘,為各國企業營造開放、合作、非歧視的營商環境。中方正在籌建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還將舉辦第二屆成員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愿同各方建設好上合組織環保信息共享平臺,攜手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綠色復蘇’。”
搭乘上合組織峰會的東風,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建設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10天后,在上合組織秘書處、科技部和青島市的支持下,“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于2020年12月10日在青島市市南區正式啟用。
上合組織峰會的舉辦讓青島這座“機遇之城”躍上更高的國際舞臺。兩年后的“今天”,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這顆“皇冠上的明珠”閃耀青島市南,讓建置百年的青島從歷史中走出,在創新中得到新生。
上升國家戰略高度
“上合青島”一詞,自2018年以來,在城市輿論場上風頭無兩。
上合組織峰會讓中國組建了自己的“朋友圈”。而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在青島的落地,讓這個“朋友圈”的聯系變得更加緊密。
2020年的今天,隨著人力成本等資源優勢逐漸削弱,過往高速發展不再。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召喚下,未來在謀求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科技創新是重要動力。目前,上合組織區域經濟合作邁入新時代,各國經濟發展都在尋求新的發展動力。而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國際經濟合作倡議將成為重要的發展突破口。
“‘中心’建設的初心是通過技術供需對接,實現科技引領經貿往來,以科技創新促進企業發展。”青島市科技局副局長吳緒永表示,“中心”的設立將極大發揮青島市在“一帶一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建設和海上合作的作用,為上合組織成員國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打造鏈接全球創新資源、展示全球先進技術、對接全球高端科技人才的國際化平臺,對我國開展國際科技合作,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技術轉移服務是科技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技術轉移體系通常分為三個層級,分別是國家級、省級和市級。”吳緒永說,“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是國家級平臺中的最高層次——國際多邊。在這樣一種機制下,中心被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就是基于上合組織為基礎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p>
從高度上來講,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是全國唯一一個以城市命名的技術轉移中心,基于上合卻不局限于上合。吳緒永認為,“一個穩定的國際合作機制尤為重要,而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就發揮了這樣一種作用,在我國與上合國家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國際科技合作中的意義將逐步顯現。
面對國內數十家技術轉移中心,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的競爭力體現在哪?“目前我國的區域性技術轉移中心主要面向我國內部市場,且絕大多數都是政府機構。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從設計之初就確定通過購買服務的形式,由專業的技術轉移公司運營?!笔心蠀^政府副區長曹鎮認為,“從實際運營過程中,市場化運營具備更大的靈活性。而且我們是面向國際的技術轉移中心,需要經常開展國際性的交流、考察、投資,僅這一個方面,市場化公司就比事業單位更加方便靈活。”
“與國內其他技術轉移中心有區別的是,中心的特點是市場化運作機制,實現‘自我造血’?!辈苕偙硎?,“中心”前期由政府進行資金支持,逐步建立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優質項目參股入股、企業海外拓展綜合服務、產品海外銷售傭金等盈利模式,最終實現自負盈虧,自我“供血”,保障可持續發展,打造多方參與、合作共贏、公正透明的市場化運作機制。
“引進”與“輸出”同步走
如何將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的效應發揮到最大化?是青島當下面臨的新課題。
“創新”是曹鎮反復提到的字眼,也是記者這次在采訪中聽到政府官員說的最多關鍵詞。談及中心建設的過程和未來,曹鎮說,“我們是為創新而生?!?/p>
上合組織成員國和“一帶一路”國家有著潛在的巨大市場。通過數據可以看出,上合國家具有人口基數大和市場潛力大的特點。第一個數據是青年人口數量。在上合國家中,15歲到24歲的青年人數超過了8億,占據世界青年人口數量的2/3;第二個數據是上合國家的地域和人口數量,上合國家人口比重占世界人口數量的45%,地域面積是整個歐亞大陸的60%。從地緣上來看,它極具資源潛力;第三個數據是上合國家的GDP,全部GDP加起來占全球的22.5%。有公開數據顯示,到2025年,上合國家的GDP預計會達到全世界GDP的38%—40%。這部分增量市場,就是中國企業發展的最好機遇。
上合組織秘書處副秘書長卓農·謝拉利表示,“上合組織是世界上最大的區域組織之一,該組織將歐亞大陸近60%的領土和世界一半的人口團結在一起。當下,加強科技數字經濟、電子商務、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合作,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重要?!辈苕傉J為,“歐美仍然是最發達的技術產出區域,也是一個競爭激烈的存量市場。與歐美相比,上合國家有這么多年輕人,屬于技術增量市場。所以在企業技術市場化過程中,這個市場的利潤率要遠遠高于存量市場?!?/p>
承擔著把創新要素“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雙重使命的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技術轉移中心,雖然落點在青島市市南區,但它有四條國際化的主線。從維度上講,北線通過“中心”優勢鞏固與上合組織成員國的深度合作,西線積極承建中東歐“16+1”國際合作體系,東線以中日韓自貿區為基礎瞄準東北亞五國發力,南線推動共享機制聯合東盟十國協同發展,以此形成“一帶一路”戰略下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開放格局。
“中心”的建立讓青島內部的資源首先流動起來?!?+N”體系,折射出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技術轉移中心的架構和模式。一個總部中心為中國青島、N個境外協同中心為上合組織國家主要城市,以“上合創新區+上合產業區”的雙核驅動模式,定位互補。上合創新區選址上合組織青島峰會所在區域市南區進行建設。通過發達的核心城區優勢,打造上合組織及‘一帶一路’國家科技合作綜合服務平臺,承載頭部企業總部中心和國外企業駐中國辦事處。上合產業區選址‘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所在區域膠州市進行建設,主要承載上合成員國有中試、生產、倉儲、制造需求的企業落地,兩大區域機制統一、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發展?!?/p>
到2022年,“中心”各項功能和市場化運作模式逐漸完善,每年建成1-3個境外協同中心;聚焦10個上合組織成員國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關注的產業,深度服務1000家國內外各類企業,參與500項創新合作,實現技術轉移百項,帶動3000人圍繞平臺開展相關業務,實現累計百億元相關營業收入。
到2025年,“中心”國際協作網絡逐漸成熟,國際合作影響力不斷深化。深度服務30個國別或地區,建立30個雙、多邊民間對話通道或協同中心,實現2000家企業的國際合作,對接1000項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提升成果轉化效率,實現技術轉移500項,拉動提升相關產業產值千億元。
歷史再次選擇市南
2018年上合組織峰會的召開,讓青島在國際舞臺有了更響亮的名字。回到2020年,歷史為何又一次選擇市南?
如果說,誰是最能夠代表青島的城區,毫無疑問,答案一定是市南。建置120余年的市南區,自很久以前便以區域優勢在政治、商貿、旅游、居住等領域位居統領地位。上合組織峰會和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先后兩次選擇市南,一方面得益于它獨特區位優勢造就的無二氣質,另一方面緣于市南區深厚的人文歷史底蘊和時尚開放的國際化視野。
對于占青島市最小土地面積,卻貢獻了全市10%的GDP的市南區來說,過去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也離不開科技創新的引力。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的平臺搭建,在為青島市提供新機遇同時,也將是市南區經濟發展再創新高度的“利器”。
“本質上講,科學技術的轉移轉化就是科技工作的主線?!鼻鄭u市市南區科技局局長劉海波表示,“科技工作始終要圍繞這條主線來做,涉及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問題,必須要搭建一個體系?!?/p>
其實早在2017年,市南區就作為青島技術市場市南分場,借助市南獨特的區位優勢和高度的對外開放,面向國際一些技術開展轉移轉化的工作。目前,市南區擁有國家級技術轉移機構2個、青島市級技術轉移機構25個。對比青島市12個國家級技術轉移機構,127個市級技術轉移機構來說,市南區在全市所占的比重分別為16.7%和19.7%。不僅科技實力在全市排名靠前,對于服務業有著高度集聚要求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來說,而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比多年保持在90%以上的市南區,也是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落戶的最佳選擇。
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多次對“中心”建設作出指示要求。市區兩級高度重視,在政策、資金等方面予以保障。今年,市區兩級已投入3000余萬元支持“中心”建設。上合組織秘書處秘書長和副秘書長今年來青期間,分別聽取“中心”建設情況匯報,給予高度肯定,并表示支持“中心”建設。
聚企業、設基金、聯院校、引人才、建網站、統服務……市南區將促進總部中心與境外協同中心高效有序運轉和可持續發展。“在前期運作模式上,市南區將籌建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總規模5億元,首期2億元,主要用于投資落戶‘中心’的上合組織國家創業項目及配套服務項目?!敝行呢撠熑粟w中元表示,“中心”設上合組織科技孵化器,目前,已有序推進俄羅斯白樺樹聚戊烯醇提取與深加工、烏茲別克斯坦汗血寶馬培育與繁殖、塔吉克斯坦電子商務平臺、巴基斯坦艦船模擬駕駛平臺等一系列科技產業合作項目正在有序推進。
先行先試,市南正在探索國際科技合作發展新路徑。
有實力才有底氣
與人一樣,每座城市也有自己的氣質。在北方的一眾城市中,青島的城市氣質似乎更加多元,“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帆船之都”這些耳熟能詳的城市標簽,讓青島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的形象躍然紙上。
當前,我國南北差距明顯拉大。2012-2019年北方經濟占全國比重從42.9%快速下降至35.4%,南北經濟總量差距從14個百分點迅速擴大至29個百分點,人均GDP差距從0.97迅速增至1.30。在南北差距明顯的前提下,青島在國內一眾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核心競爭力是什么?城市標簽是什么?如何激發青島創新發展的新活力?或許,可以從青島的產業優勢、工業基礎和城市化進程中尋求答案。
作為中國最早的紡織工業基地之一,青島曾與上海、天津一起被譽為“上青天”是中國工業門類最為齊全的城市之一。青島的制造業尤為發達,GDP過萬億,為青島的“產業溢出”奠定了基礎。
青島地處京津冀和長三角兩大都市圈之間核心地帶,是黃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和歐亞大陸橋東部重要端點,是國家“一帶一路”規劃中確定的唯數不多的雙節點城市,在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中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戰略地位。
作為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主要的節點城市和海上合作戰略的支點,青島擁有上合經貿示范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等諸多開放的平臺,并承擔著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等國之重任。在新發展格局中,面臨著開放發展的重大機遇。
深厚的科研底子和不斷提高的對外開放水平讓青島“產學研”平臺轉化的成果具有相當高的市場競爭力。在“峰會效應”的持續滋養下,青島擴大開放,與上合國家的經貿往來、人文交流不斷升溫,城市發展注入“上合”動能??萍疾繃H合作司副司長趙靜認為,“此次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落地青島,將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拓展合作渠道,完善服務體系建設,構建良好的技術轉移,以上下游鏈條合作的生態,支持科學家、科研機構、產業界之間增進交流,積極推動國際技術轉移,共同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
城市創新和變革集聚的能量,足以帶動區域的勢能迸發。未來的青島將進一步推動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與世界對話,與國際深度接軌,體現責任與擔當,最終在高質量的國際化征程中展現自己的優勢、多元和活力。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李倚慰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