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回顧總結“十三五”期間青島西海岸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輝煌成就,宣傳推介各行各業基層一線涌現出的先進典型,工委(區委)決定評選“十三五”期間“新區大事”和“最美新區人”并舉行發布儀式。評選采取公開投票占50%、專家評審占30%、組委會評定占20%的方式確定最終結果。經前期層層推薦,產生了“新區大事”“最美新區人”候選名單?!靶聟^大事”候選事件排序不分先后,“最美新區人”候選人按照姓氏筆畫排序。市民朋友可通過網絡進行公開投票,網絡投票可下載注冊“西海岸傳媒”客戶端,進入首頁投票模塊進行投票。
“新區大事”候選事件簡介
01.《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條例》頒布實施。
2018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條例》,從管理體制、規劃建設、產業發展、軍民融合、生態保護和保障措施等方面作了規定,為新區的先行先試、改革創新、開發開放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對新區更好地擔當國家使命、輻射帶動全省全市發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02.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獲批。
2019年8月,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獲批掛牌,在山東自貿試驗區中面積最大、承擔試點任務最多。承擔的106項改革創新試點任務已完成98項,其中13項首創案例入選山東自貿試驗區首批“最佳實踐案例”。新增企業主體2.4萬家。
03.全國首家國家級工業互聯網示范平臺獲批。
2018年2月,海爾COSMOPlat獲批首個國家級“基于工業互聯網的智能制造集成應用示范平臺”,已匯聚全球3.4億用戶、4.3萬家企業和390多萬生態資源,位居工信部十大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名單首位,在15個行業、12大區域、20多個國家進行推廣復制,助力青島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
04.新區首條地鐵13號線開通。
2018年12月,貫通新區東西、全長70余公里的地鐵13號線建成運營,是國內一次性通車里程最長、建設速度最快、技術最先進的軌道交通工程,標志著新區邁入“地鐵時代”。
05.新區首個國家級綜合交通樞紐青島西站建成運營。
2018年12月,具備始發終到功能的國家級綜合交通樞紐青島西站正式建成運營,站房6萬平方米,站場6臺14線,標志著新區邁入“高鐵時代”。
06.成功主辦青島國際啤酒節。
連續主辦6屆青島國際啤酒節,累計接待國內外游客2000余萬人,成為世界規模最大的啤酒盛會。第30屆青島國際啤酒節總曝光量達到4.7億次,被國際社會公認為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舉辦大型國際節慶活動的成功典范。
07.藍灣整治打造世界級最美海灣。
2016年3月,新區在全國率先啟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整治岸線137公里,修建藍灣路慢行系統和視覺通廊78公里,綠化面積260萬平方米,打造集生態共享、文化展示、旅游休閑以及產業升級于一體的世界級最美海灣。
08.全國唯一5G高新視頻實驗園區落戶新區。
2019年8月,國家廣電總局、山東省和青島市共同建立“中國廣電·青島5G高新視頻實驗園區”,承擔國家層面5G高新視頻產業先行先試的使命。已引進高新視頻企業70余家,其中華為、京東方等行業頭部企業20余家,打造國家級5G高新視頻內容創新應用示范區。
09.實施“一核三區”區域協調發展規劃。
聚焦四大國家戰略,積極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總攬新區空間、產業、交通、基礎設施等規劃,整合形成以自貿試驗區聯動拓展區為“一核引領”,唐島灣金融商務總部中心、海洋經濟集聚發展區、董家口新港城為“三區布局”的區域協調發展規劃,放大政策疊加優勢,優化產業布局、強化交通支撐、提升城市能級,為新區未來高質量發展形成了戰略框架,繪制出一張科學藍圖。
10.青島東方影都建成運營。
2018年4月,總投資500億元的青島東方影都全面建成啟用,是全球一次性投資最大的影視產業項目。已注冊影視公司470余家,入駐拍攝《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等影視作品100余部,成功舉辦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青島影視博覽會等大型影視活動,“影視之都”國際名片愈加閃亮。
11.青島世界博覽城建成啟用。
2018年8月,總投資500億元,集展覽、會議、酒店、商業、辦公等多業態為一體的大型會展綜合體——青島世界博覽城建成啟用,成為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和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青島論壇永久舉辦地,每年舉辦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等重要展會活動100余場,新區連續五年獲評中國最佳會展名區。
12.建設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
服務經略海洋國家戰略,整合中科院海洋所等13家涉海院所,聚焦深海大洋等三大領域,建設海洋大數據等四個中心和海洋工程裝備等七大研發平臺,實施“智慧海洋”和“健康海洋”示范工程,打造國際一流科技協同創新基地和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科學研究中心。
13.實施基礎教育提升工程。
投入136億元,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172所,新增學位83750個,新聘教師2974人,新區教育資源布局更加均衡,教育質量不斷提升。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三優三美”西海岸模式面向全國推廣。
14.新區獲評全國創新社會治理優秀城市。
構建“新區大統籌、鎮街強治理、社區夯基礎”的立體化社會治理組織體系,實施社會協同共治、社會心理服務等五大提升工程,促進網格巡查與“一號通”平臺融合,實現“街呼區應、上下聯動”,社會治理效能大幅提升,群眾安全感和治安滿意度均超過98%,連續三年獲評全國創新社會治理優秀城市。
15.建設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先行區。
以藏馬山、田園青島和佳沃藍莓為核心,總面積110平方公里,投資16.9億元,建設149個項目,率先建成獨具都市郊區優勢,統籌城鄉融合發展,體現中國北方特色,省內領先、全國一流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先行區。
16.新區獲批全國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
2020年11月,經商務部等九部門批準,新區入選全國首批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示范區突出貿易促進和貿易創新兩大功能,即促進口、促產業、促消費和政策創新、服務創新、模式創新,著力提升進口便利化水平,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是新區深度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強化“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新平臺。
17.全球領先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建成啟用。
山東港口青島港自主創新建成全球領先、亞洲首個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建成全球首個“氫+5G”智慧碼頭,創造了平均作業效率36.2自然箱/小時、最高作業效率44.6自然箱/小時的世界紀錄。在世界碼頭自動化、智能化領域貢獻了低成本、短周期、全智能、高效率、零排放、可復制的“中國方案”。
18.膠州灣第二隧道開工建設。
2020年10月,總投資171億元、全長17.89公里的膠州灣第二隧道開工建設,成為世界建設規模最大、海底公路隧道最長、隧道領域施工復雜程度最高的超級工程,將構建新區大交通格局,推動環膠州灣一體化發展,助力提升膠東半島城市群整體競爭力。
19.舉辦青島鳳凰音樂節。
連續舉辦兩屆青島鳳凰音樂節,結束了山東沒有專業音樂節的歷史,成為青島首個城市音樂節IP。2020年音樂節秉持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品牌化,取得了藝人陣容、社會影響力全國第一,票房收入全國第二的佳績,為新區打造“音樂之島”國際名片奠定堅實基礎。
20.建設整合型衛生健康服務體系。
依托5家三級醫院,在全國率先開展“健康服務共同體”建設。引進18家高端??漆t院,新增床位3700張。完成29處鎮街醫療機構、479處村衛生室建設提升,實現15分鐘健康服務圈。清華大學北方醫療中心開工建設。初步構建起“龍頭強、樞紐活、網底穩”的整合型衛生健康服務體系。
21.新區獲評“國家生態區”。
“藍天、碧水、凈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果顯著,被授予國家生態區。主要污染物減排強度連續多年位居全市第一,空氣質量優良率連年攀升。完成41條(段)河道和唐島灣全域治理。綠化覆蓋率達50%。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累計完成投資38億元,建設項目1569個。
22.高標準引建高等院校。
引進建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研究院和中央美院、哈爾濱工程大學、對外經貿大學青島國際校區等13所高等院校,總投資452億元,總建筑規模826萬平方米。全部建成后,駐區高校達到20所,其中部屬高校9所,在校生將達30萬人,成為全國聞名的高等院校和高等教育資源集聚地。
23.董家口港口岸獲批國家一類開放口岸。
2020年6月,董家口港口岸對外開放通過國家驗收,成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面向國際航行船舶開放。董家口港已建成泊位26個,建成世界上最大的40萬噸級礦石碼頭和全國最大的配套堆場、中石化全國首個LNG接收站,成為國家重要能源儲運中心和大宗干散貨集散中心,新區升級為“雙港口口岸”城市。
24.中日(青島)地方發展合作示范區獲批。
2020年4月,中日(青島)地方發展合作示范區批準設立,成為中日兩國在節能環保領域唯一的國家級示范區。示范區占地約10.68平方公里,聚焦節能環保領域技術創新、產品研發、高端制造等合作,探索新型國際合作園區開發建設新模式,打造立足青島、服務全國、輻射東北亞的中日開放合作新平臺。
25.新區代表山東省參加全國營商環境評價。
聚焦294項營商環境改革任務、497項惠企政策、162項高頻民生事項,新區實施精簡高效政務新生態改革攻堅行動,形成一證(照)通、極簡審批等136項創新經驗。2020年9月,新區與濟南、青島等五市一同代表山東省參加全國營商環境評價。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