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全省民營經濟統戰工作會議上,省委書記劉家義指出,山東要強,民營經濟必須強。民營企業是國民經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要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就要把發展民營經濟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為民營經濟“松綁減負”、注入活力。
減稅降費為民營企業“提氣增力”。“減稅降費”減的是稅費,增的是活力,民營企業要想發展,就不能“有氣無力”。統計數據顯示,山東前三季度累計新增減稅降費1329億元,直擊當前市場主體的痛點和難點,不僅有效緩解了小微企業經營困難問題,讓企業能更從容地應對各種風險挑戰,而且對穩定市場主體、保障就業和民生、穩住經濟基本盤發揮了重要作用,實現了為民營企業“提氣增力”。留得青山,贏得未來,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企業發展的高質量。因此,越是在今年經濟出現下行壓力的現實背景下,越要“放水養魚”,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用更扎實舉措、下更大氣力落實紓困惠企各項減稅降費政策,以政府收入的“減法”換取企業效益的“加法”,助力市場主體實現更大發展,更好服務“六穩”“六保”大局。
拓寬融資為民營企業“鋪路架橋”。長期以來,融資難、融資貴都是橫亙在民營企業面前的“高山”。據官方報道稱,今年前三季度,山東省社會融資規模增加1.8萬億元,同比多增6260.9億元。新增融資更多流向實體經濟,實現了為攀越這座“高山”鋪路搭橋。尤其是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大民營企業遭遇發展“寒冬”,但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拓寬融資是幫助民營企業走出困境、提升民營經濟發展活力的重要途徑。要優先解決民營企業融資問題,明確建立融資增信支持體系,完善融資擔保風險補償機制,并確定企業融資服務平臺責任部門,逐步降低融資成本。要擴大金融市場準入,發揮民營銀行、小額貸款公司、風險投資、股權和債券等融資渠道作用,拓寬民營企業融資途徑。
優化環境為民營企業“排憂解難”。良好的營商環境是民營經濟發展的“沃土”。近年來,山東營商環境明顯改善,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環節。對此,山東省制定出臺了《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進一步保護了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激發了市場活力,實現了為發展沃土“移土培肥”。因此,聚焦市場主體關切應當把優化環境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進一步破解民營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堵點、痛點。要聚焦打通“一窗受理·一次辦好”改革和流程再造的“中梗阻”,構建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體系,提供“店小二”“保姆式”服務。要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窗受理“集成辦”、服務事項“碼上辦”、政務服務“引導辦”,優化登記辦事流程,讓“最多跑一次”落到實處,讓“坐等結果”變為現實。
優化營商環境永遠在路上,唯有真心實意為企業“松綁”、為市場“減負”,方能助推經濟發展的航船行穩致遠。
來源:魯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