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市教育局局長、黨組書記劉鵬照
2020年是我國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在過去的五年里,青島各領域各行業爭相發力、攜手并肩,交出了一份份厚重答卷。一個行業的創新發展、活力迸發、奮楫揚帆,離不開領路人、先鋒隊、奮斗者。半島都市報特別推出“致敬輝煌‘十三五’——局長訪談”欄目,和青島市直部門負責人一起,回眸“十三五”的篳路藍縷,展望未來新發展格局,摹畫下一個五年的宏偉藍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雅琴
“十三五”時期,青島教育系統堅持高質量發展目標,堅持人民滿意標準,努力以“奮進之筆”答好“教育答卷”。青島先后被教育部確定承擔學前教育、教育管辦評分離、現代學徒制、校園足球等14項國家級改革試點任務,獲批山東省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在省對市履行教育職責評價中,青島獲得優秀等次第一名。
“十三五”期間,青島新建、改擴建一批高質量學校,滿足適齡學生的入學需求;不斷優化高中段教育普職比例,構建普通高中、職業高中、綜合高中、特色高中“四體一體”辦學格局;建成516所中小學標準化食堂,食堂覆蓋率提高到94%、在校就餐學生達94萬名……半島全媒體記者專訪青島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市教育局局長、黨組書記劉鵬照,發掘青島“十三五”的教育成果。
新建、改擴建幼兒園338所,普惠園占比達90%
“十三五”期間,青島新建、改擴建幼兒園338所,新增學位6.8萬個,全面完成209所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專項治理任務,普惠園占比達到90%,學前教育公益普惠服務體系基本建成。全面啟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市、區)和高水平現代化學校創建工作,全市新建、改擴建中小學210所,90%的中小學校達到市定高水平現代化學校標準,成立65個優質基礎教育集團,參與學區制、集團化、跨區域合作等辦學模式改革的學校達到80%,15所在青高等教育機構與60余所中小學結對,所有區市全部通過“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復查驗收。
同時,不斷優化高中段教育普職比例,綜合高中在青島理工高中等14所學校落地辦學,確立10所特色辦學項目學校,基本實現較高水平普及15年基礎教育,普通高中、職業高中、綜合高中、特色高中“四體一體”辦學格局基本形成。所有特殊教育學校均達到省定基本辦學條件標準,全面實施特殊教育15年全免費教育,率先提出全部公辦普教學校都能接收特教生等7大項創新舉措,殘疾兒童隨班就讀、醫(康)教結合、免費送教上門取得明顯成績。
出臺公民同招方案,校內托管人數占比45%
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培養體系,青島全面實施學生發展“十個一”項目行動計劃。扎實推進校園足球改革國家級試驗區建設,榮獲“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優秀改革試驗區”。正式開展藝術學業水平測試并納入中考評價,青島成為全省首個實施這一政策的城市。研發線上勞動教育實踐課程,出版推廣全國首部《勞動教育(實驗)》教材,惠及20萬中小學生。出臺推進“強基計劃”工作實施方案,全面加強拔尖創新人才早發現、早培養工作。
為推動家校社共育,青島以“陽光校園”創建為抓手,規范整合14項綜合或專項評比項目,推進學校特色發展、精致管理、品質立校。創建“家長大課堂”“家長面對面”“家校合作網”等工作品牌,建立校級家長學校2963所,初步建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網絡。積極拓展社會教育資源,建成社會課堂410處,每年300萬人次中小學生走進社會課堂。
此外,青島出臺全市中小學公辦民辦學校同步招生方案,促進義務教育持續健康發展。實施長短課、大小課、跨年級選課、選課走班、分層設計作業等舉措,建成1000余門精品校(園)本課程,建立覆蓋中小學幼兒園的教育質量監測制度。全面開展校內辦學行為規范、教師有償補課、校外培訓機構規范、幼兒園“小學化”治理專項行動。開通青島課后網名師空中課堂,研發“三點半”實踐教育叢書,小學生課后托管工作走在全省前列,2020年以來參與托管人數已經達到26.3萬人,占學生總數的45%,實現依需100%托管。
打造職教創新發展高地,成立15個職教集團
青島全力打造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國際職業教育科技產業城奠基開工,青島中德職業教育基地、中德產教融合聯盟揭牌成立,全市高職院校達到11所,每年為青島輸出高素質技能人才7萬人。不斷深化國家產教融合城市和“1+X”證書試點,在全國率先構建職業院校與技工院校融合發展新模式。積極推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與校企一體化辦學,成立15個職教集團,在現代學徒制、職業教育生產性公共實訓基地、混合所有制等關鍵環節率先創新。
全力提升高等教育創新發展能力。康復大學(籌)落地青島并正式開工建設,18所高校項目簽約來青并正式運行,高校數量達26所,7所高校、24個學科在國家、省“雙一流”建設中成功立項,27個學科躋身ESI國際學科排行前1%。出臺助力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建設教育攻堅行動方案,推動在青高校工業互聯網教育學院、研究院、產業學院建設,青島科技大學青島工業互聯網學院、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工業互聯網學院正式掛牌,山東科技大學成立工業互聯網聯盟。
95%中小學建成智慧校園,100所開人工智能課
在特色品牌方面,青島深入落實“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國際合作備忘錄和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實驗區協議,全市中小學校與國外締結友好學校達346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機構)52個,在青高校開展國際合作項目39個。
在教育信息化方面,青島建成覆蓋全部中小學的教育城域網和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95%的中小學建成智慧校園,建成746間同步課堂教室,同步推進教育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應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連續在青島召開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樹起了青島“互聯網+教育”的旗幟,成為“教育信息化示范基地”。建成全國第一所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商湯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100所中小學開設人工智能課程,與華為、浪潮、清華啟迪等人工智能和信息化領域頭部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發起成立人工智能教育聯盟。
95%中小學建成智慧校園,100所開人工智能課
青島現有地方性教育法規6部,政府規章2部,頒布實施全國首部地方學校法《青島市中小學校管理辦法》。制訂“政府權限下放清單”,將四方面14項管理權限下放給學校,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制訂“學校管理權限清單”,采取“一事一單一制度”形式,推動學校權限依法、民主、規范運行。試行“負面清單”,設置42項底線管理指標,最大限度減少對學校的干擾。建立第三方評價學校教育機制,教育質量監測覆蓋全部中小學、幼兒園。
同時,加大民辦教育政策扶持力度,在全省首批啟動了非營利性民辦學校教師養老保險與公辦學校教師同等待遇試點,實行民辦與公辦學校同等的生均公用經費政策,有效破解了民辦學校發展的瓶頸問題。
齊魯名師97人、齊魯名校長56人,數量全省居首
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青島創新教師補充機制,實行“面試前置”的招聘方式,創新“雙招雙高”校園招聘機制,2016年以來每年選聘錄用教師3000人左右,教師緊缺問題得到基本解決。建立完善鄉村教師支持制度,設置鄉村學校教師免費培訓項目。全面推行教師個性化培訓,在全國率先搭建第三方個性化培訓平臺,基本建成分層、分類、分科的青島市中小學教師個性化培訓課程體系。全市現有齊魯名師97人、齊魯名校長56人,數量位居全省之首。
截至2019年底,全市教育經費總投入達到1266億元,財政性教育經費為1091億元,教育經費總投入和財政性教育經費連續27年保持增長,年平均增長率為6.7%。突出精準資助,健全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學生資助體系。
為全面做好校園疫情防控,青島建立健全校園疫情防控工作機制和聯防聯控機制,積極做好線上線下教學銜接。教育云空間上傳各類課程3.3萬余節,累計訪問次數達1250萬人次,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先后開設網絡班會課5萬余節,開展各類主題教育實踐活動6000余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