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宕起伏的2020年即將接近尾聲,全球百年未遇的大變局卻仍未止步。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一個新命題。目前,全球各大國際化城市以及國內一線城市,在爭奪優質要素上,所有人都不遺余力。
2020青島國際技術轉移大會的舉行,以及“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的掛牌啟用,將推向青島再一次站上科技引領創新的制高點。
12月5日,《中共山東省委關于制定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支持青島打造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全球創投風投中心;加快濟青煙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建設;擴大提升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等重大平臺國際影響力等。
這是全新的機遇與挑戰,青島將借此邁向世界的舞臺中央。
青島這座建置百年的老城,在推進膠東經濟圈一體化建設的大背景下,也一再表明,它頑強、靈活,有能力自我更新、自我創造。
同樣,對于占青島市最小土地面積,卻貢獻了全市10%的GDP的市南區來說,過去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也離不開科技創新的引力。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的平臺搭建,在為青島市提供新機遇同時,也將是市南區經濟發展再創新高度的一把“利器”。
產業和人塑造了城市的氣質。
在不斷超越的快車道上,山海青島,正一路向前。
“后峰會時代”遇見新動能
“自成立后的19年來,正值芳華的上海合作組織走出了一條新型的國際關系之路。樹立了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的典范,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型國際區域合作組織?!笨萍疾繃H合作司副司長趙靜表示,近年來,成員國在科技創新領域積極開展務實的合作,取得了累累碩果。
在“峰會效應”的持續滋養下,青島擴大開放,與上合國家的經貿往來、人文交流不斷升溫,城市發展注入“上合”動能。作為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主要的節點城市和海上合作戰略的支點,青島擁有上合經貿示范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等諸多開放的平臺,并承擔著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等國之重任。在新發展格局中,面臨著開放發展的重大機遇。趙靜認為,“此次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落地青島,將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拓展合作渠道,完善服務體系建設,構建良好的技術轉移,以上下游鏈條合作的生態,支持科學家、科研機構、產業界之間增進交流,積極推動國際技術轉移,共同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p>
“走進來”和“走出去”的攜手
2020年,中國提出雙循環經濟模式,一方面發展內循環,擴大內需,加快培育內需體系。另一方面,繼續發展外循環,開展開放及全球化合作,引領更多中國企業拓寬全球化視野。
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的落戶不僅是服務上合國家,而是將其變成一個加強國際技術合作、國際科學成果轉化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也可以為青島市科學技術發展、創新引領起到積極作用。
目前,中挪未來創新科技平臺、北歐(青島)跨境產業創新合作中心已分別與市南區人民政府簽約。據中挪未來創新科技(青島)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清瑋介紹,“依托青島市市南區政府開放、積極拓展海洋產業的‘雙招雙引’工作,以及挪威企業協會成員企業的產業資源優勢,中挪未來創新科技平臺將運用挪威海工、造船、養殖業的世界領先優勢,連接挪威500家企業與國內企業對接,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并進行成果轉化,推動產業升級,打造市南區高端海洋產業,促進挪威銀行及金融資本基金服務實體經濟合作落戶市南,促進中挪特色旅游、酒店服務合作;助力打造青島國際海洋城市,推動青島市和卑爾根城市乃至中國和挪威之間的友好合作。”
市南區政府與挪威企業協會、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簽署“政企研”戰略合作協議力促我市海洋經濟發展建設。中挪未來創新科技(青島)有限公司促成的挪威企業協會和青島市市南區政府及中科院海洋所形成“政企研”戰略合作,將通過科技創新,引進整合挪威及北歐海洋高科技資源,建立跨境海洋產業加速器項目,打造國家級跨境產業加速器,建立共享的創新項目資源庫。王清瑋表示,“未來我們將引進多家挪威及北歐成熟和高端企業或項目落戶市南區,推進創新技術、高端人才、域外資本對接與交流,并協助中國企業到挪威參與公路、鐵路、橋梁等基礎設施建設。挪威企業協會也將定期組織挪威及北歐創新論壇、主題路演等具有影響力的活動,充分利用北歐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助推青島市市南區海洋產業轉型升級。”
“通過這個平臺搭建中國青島和挪威的科技合作,將中國的科技成果轉化到挪威去,同時也把挪威的先進技術吸引到中國來。”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總工程師刁新源認為,“關于我們的科研成果如何邁出國門的問題,首先是要適應當地的市場需求,作為科技成果的供給方,或者是作為科技政策的咨詢方,在挪威企業的科研成果落地中國的時候,我們可以給他提供一些支持?!?/p>
“目前,我們正在接洽一個比較新型的養殖項目,這個項目是挪威的新型三文魚養殖技術,是一個蛋形的養殖器,這個養殖器可以說是在挪威傳統的三文魚養殖模式上有一個升級的改造,它對環境更友好,更能夠保證三文魚養殖的健康。這個項目我們正在進行評估當中,希望找到有意向的合作企業,把這個項目落地?!?刁新源表示,“我們國家在海洋科技領域還是有強勁實力的,挪威也是一個傳統的海洋強國,他們同樣也在海洋科技領域有很強的科研實力,但是我們發展的方向和重點有點不一樣。比如挪威傳統比較強的就是它的漁業養殖,像三文魚養殖技術,這是比較強勢的一個產業方向。對中國來講,我們的近海養殖技術是我們有優勢的地方。如何把挪威深遠海的養殖技術和中國近海的養殖技術去做一個更好的融合,是我們未來的發展方向?!?/p>
“北歐(青島)跨境產業創新合作中心的設立,通過布局北歐創新高地,推進兩地創新對話,吸引國外優秀科技人才,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支撐傳統產業優化,以創新引領帶動區域產業變革升級,為區域經濟增長打造新的引擎?!北睔W(青島)跨境產業創新合作中心負責人任世琴表示,“北歐(青島)跨境產業創新合作中心的建設可以發揮北歐創新產業平臺在北歐創新產業國際合作與轉移方面的優勢,加快推進與青島市企業跨境合作及貿易的往來,搭建北歐創新產業與青島市企業常態化、平臺化對接合作機制,營造良好產業發展生態,促進青島市企業新舊動能轉換產業升級及國際化產業鏈的建設?!?/p>
由于北歐地區強大的創新力和完善的創新生態,中國地區與北歐地區有著非常好的優勢互補性。以瑞典為代表的北歐具有很強的創新力,技術儲備,但是自身市場過小,而中國地區市場龐大,但是技術儲備和創新力不足。
正因如此,兩地的合作與交流開啟了新的端口。由于疫情影響,今年以來兩個地區的貿易和投資都出現了一定的下滑。從中國與瑞典的經貿合作數字看,1-9月,中瑞雙邊貿易額為132.9億美元,同比下降1%,其中我國對瑞典的出口為62.5億美元,同比下降5%,中國自瑞典的進口實現70.4億美元,逆勢增長2.8%。從這一數據不難看出,瑞典產品在中國市場還是有一定的消費群體,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在過去五年,北歐跨境創新產業合作平臺搭建了北歐與中國的橋梁,幫助北歐企業進入中國市場,以及中國企業進入歐洲市場。中國不少企業分別與北歐企業達成了合作,共同開發兩地市場,充分發揮北歐企業在技術和創新上的優勢,以及中國企業在生產,供應鏈以及市場的優勢,通過合作使得雙方企業實現了快速發展。
科技力量帶動區域增長
科學技術及創新力發展是青島市南區在前進道路上的基石。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之所以落戶市南區,也是源于市南區的科技創新力和營商環境的優越性。前不久,全國唯一科學儀器細分領域特色產業園區就落戶在市南。
青島科學儀器產業園項目的引進,是市南區貫徹落實《中共青島市委關于加快建設創業城市的十條意見》,強化科技引領加快推進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建設的重要舉措。市南區將圍繞“政、產、學、研、才、金、服、用、獎、賽”十個方面,設立支持創新創業專項資金,在新經濟發展、市場主體培育、平臺載體建設、成果轉移轉化、人才引進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扶持,以最優的服務、最優的環境、最優的政策,為在市南區創業發展提供廣闊平臺。
青島科學儀器產業園以建設國家級特色產業園區,打造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科學儀器科研、檢測、產業和應用基地為目標,引進產業高端人才,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制定一系列行業標準,集聚一批可規模化、可產業化的高端科學儀器科研團隊、創新研發型企業,建設我國最高端的科學儀器產業示范基地,力爭5年內培育至少2家上市公司,實現利稅3.45億元,園區年產值達到150億元。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李倚慰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