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李滄區投入資金27萬余元,在李滄區婦幼中心建成李滄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目前是全市唯一一家建成區級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的區級婦幼保健機構。目前,該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主要是面向前來就診的婚孕人群及兒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服務。隨著區社會心理健康指導中心暨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的成立和發展,下一步,李滄區婦幼中心將建立健全服務管理體系,為學齡前兒童、未成年人及孕產婦等特殊人群,結合兒童期、青春期、育齡期及更年期保健等服務職能,逐步提供線上線下咨詢指導、健康教育、心理評估治療等多形式的心理健康服務,特別是通過對接聯系市級專業機構,開通專家門診及綠色通道,可以使李滄區的婦女兒童在家門口享受到市級專家的服務,打造婦幼心理健康服務工作新亮點。
像這樣的心理咨詢室,目前已基本覆蓋李滄全域100處街道社區、55所大中小院校等,轄區25所醫療機構也設置了心理健康門診,并配備了34名精神科醫生和心理健康指導師。其中,在振華路街道和虎山路街道岳湖社區,李滄區各投入12萬元打造了兩處街道級和社區級標準化心理工作室樣板間,進一步促進了基層心理服務平臺的標準化建設,豐富了李滄區“十五分鐘健康服務圈”,滿足了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專業、便捷的心理健康服務需求。近年來,李滄區通過搭建基層、行業、專業三大平臺,運用科學化、市場化、社會化、信息化手段,不斷完善正面引導、心理疏導、危機干預三項機制,打造了“人人可及”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
“心防”網絡體系基本實現全覆蓋
舒服的淡綠色墻面,溫馨的靠背沙發,陽光斜照進李滄區社會心理服務中心的咨詢室。曉莉(化名)對著一把空椅子,在心理咨詢師的引導下整理思緒,許久她終于打開了心扉,“爸爸媽媽離婚,我很難過,總是回憶以前三口家在一起的樣子……”流著淚說完,曉莉的內心慢慢平靜下來。原來,在不久前,曉莉父母離婚,她無心學習,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學校老師及時引導她到社會心理服務中心接受咨詢。在醫生、家庭、學校的共同努力下,經過3次心理危機干預,曉莉重新變得陽光起來,帶著家人的期待和愛重新出發。
給曉莉心里注入陽光的李滄區社會心理服務中心,就坐落在李滄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2020年,李滄區將這里打造成全市唯一一家設有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輔導中心的區級婦幼機構。該中心總面積超過230平方米,配備了心理篩查軟件系統、放松減壓擁抱系統、音樂治療椅、心理自助篩查儀和沙盤、心理圖書等設施設備,還配備專兼職心理咨詢師和心理健康指導師,面向全區居民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和心理咨詢等服務。
構建“心防”模式 2000志愿者傳“心語”
在推進基層心理服務平臺的標準化建設的基礎上,李滄區從有效防范化解社會風險隱患的初衷出發,著力構建理性平和的“心防”服務模式。每年投入近80萬元在全區范圍內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開展不間斷、拉網式地摸底排查及聯合幫扶、隨訪及應急管理服務,規范管理率達95%以上。搭建了“健康心語”心理衛生服務專業平臺,統籌駐區4所心理衛生專科醫院優質資源,配備精神科住院床位390張、精神科醫護204人,遴選6名臨床經驗豐富的副主任醫師以上精神科專家成立社會心理服務專家隊伍,開通24小時公益心理援助熱線服務,提供面對面心理咨詢門診和青少年咨詢門診及住院服務,解決心理危機干預、心理治療、藥物治療等精神心理問題。
此外,李滄區還組建了由區衛健局、綜合醫院、精神科專家、戒毒干警、公共衛生管理、疾病預防控制專家組成的心理危機干預專業團隊,開展心理危機干預演練,打造“全時空覆蓋薩提亞心療戒毒”等模式。在新冠肺炎疫情等公共衛生事件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援助中,該團隊已開展心理援助人員線上培訓184人次,接聽援助熱線電話900余人次,招募了約2000名志愿者,開展心理危機干預7242人次。
打造“溫心”社區“圈粉”眾多家長
為了營造友好互信、積極進取的社會氛圍,李滄區還創新開通了“暖青心語”心理健康自助系統、解惑答疑二維碼等線上心理咨詢平臺,通過打造理想“溫心”社區來開辟社會心理融合服務試點工作。比如,在九水路街道延川社區開展的“幸福居民”心理健康服務計劃。該計劃針對社區居民面臨的諸多心理困惑和心理壓力,通過豐富多元的心理活動,吸引社區居民以家庭為單位全員參與,采取先集中后個體模式,提供家庭和個體成員有針對性的心理服務模式。
“父母如何應對孩子的情緒”、“孩子游戲成癮背后的心理需求”、“親子溝通的秘密”……像這樣的線上“微課堂”成了社區不少家長緩解心理壓力的窗口;“當孤獨遇到愛”等心理沙龍“圈粉”了不少青年人;很多職業人士則每期都參加《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等讀書會活動。針對不同人群側重開展的心理活動,幫助社區家庭心理成長、緩解家庭矛盾,化解了社區居民在生活中遭遇的焦慮、抑郁情緒。
李滄區還探索將心理健康服務與公益活動相結合,走進居民生活。社區工作者定期聯合心理健康專業人員走訪社區殘障人士、獨居老人、高齡老人等重點關愛人群,關注他們的心理動態,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以此加深睦鄰關系,促進家庭內部團結,積極打造更安全、更和諧的社區人文環境。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李倚慰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