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學校的課堂上,學生分組用PAD參與互動。 韓 星 攝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趙 黎
睡夠10小時,從容地吃過早飯,濱海學校五年級的于悅背著書包步行去學校。走得快一點兒,5分鐘就能到達。3年前,于悅可不能這么悠閑,用她的話說,“早晨就像打仗”。匆忙起床,有時候來不及吃飯,就拿著面包在路上吃,爸爸開車送她上學,最快也需要一刻鐘,遇到堵車就得半小時、甚至一個小時才能到校。2017年,濱海學校招生,二年級的于悅和許多鄰居小伙伴一起轉回了家門口的學校,不必再每天起個大早。更讓于悅和家長高興的是,家門口的學校硬件一流,開設的多樣課程和豐富的實踐活動深深地吸引著于悅,讓她發現了自己身上蘊藏的巨大“能量”。
于悅的經歷是“十三五”時期我市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作為最引人關注的民生話題,教育關系千家萬戶,五年時間里,青島教育堅持擴優提質,不斷健全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各個學段的“數據變化”是“十三五”時期教育發展的亮眼“成績單”。
全市新建、改擴建中小學210所,參與學區制、集團化、跨區域合作等辦學模式改革的學校達到80%,農村273所薄弱中小學(占鄉村學校的57%)與城區265所優質學校開展結對幫扶,升級300所農村學校信息化設施,15所在青高等教育機構與60余所中小學結對,實現資源共享。所有區市全部通過“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復查驗收。
學前教育的變化也同樣顯著。合肥路居民郭女士的二寶剛剛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五年前,郭女士的大寶上的是小區里的民辦幼兒園,每月學費3000多元,今年,這所民辦幼兒園變成了普惠園,每月學費850元?!斑@樣算下來,每年能省兩萬多元,經濟負擔減輕了不少?!惫扛锌?。據了解,我市學前教育階段的公益普惠服務體系基本建成,五年來,新建、改擴建幼兒園338所,新增學位6.8萬個,完成193所小區配套園專項整治,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8%,較好滿足了適齡兒童入園需求。
在高中教育階段,青島積極構建普通高中、職業高中、綜合高中、特色高中“四體一體”辦學格局,基本實現較高水平普及15年基礎教育。不斷優化高中段教育普職比例,青島二中、青島五十八中、青島實驗初中、青島九中、青島實驗高中等優質學校教育集團相繼成立,更好地滿足了學生多樣化的需求。
我們的教育評價,不再唯分數論,而在于更大地激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全面發展。在課程和課堂教學改革方面,全市建成1000余門精品校(園)本課程,讓“被動式”學習逐漸變成“主動式”學習。
為了拓寬升學渠道,全部中職學校開設五年制貫通專業,招生計劃總計達到1.37萬人,占招生總數的63%。全市17所中職和本科學校參與“3+4”對口貫通培養試點,普職融通試點學校達到8個。全市高職院校達到11所,每年招生規模達到4萬人。
隨著青島城市知名度、影響力的提高,高校與青島的互動更加活躍,知名大學紛紛落地,全市高校數量達26所,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青島研究院等18所高校項目簽約來青并正式運行。
全市教師隊伍建設也在“十三五”時期有了質的飛躍。2016年以來,我市每年選聘錄用教師3000人左右,教師緊缺問題得到基本解決。全市現有齊魯名師96人、齊魯名校長56人,數量居全省之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