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電商”在近年來受到持續追捧,也是今年線上經濟的一個突出亮點。畢馬威和阿里研究院12日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直播電商整體規模將突破萬億元,滲透率超過8.5%。此外,報告的結論還顯示,事實上,“董事長帶貨”比“網紅帶貨”的效果更好。
規模突破萬億,明年突破兩萬億
報告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電商直播超過1000萬場。如果簡單平均一下,相當于每天就有50000多場直播。那么,中國直播電商的規模有多大?報告在業內率先給出了一個定量測算,今年,直播電商整體規模將突破萬億,達到10500億元,滲透率達到8.6%;明年,整體規模將接近2萬億元,滲透率也將提高到14.3%。
畢馬威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康勇:2016年被認為是直播電商的元年,因為淘寶直播、京東直播等這樣的新業務都是在那一年推出。在2017年,整個規模只有360多億元,但后來不斷翻番,去年的時候超過4000億元,到今年應該會超過1萬億元,明年可能是接近2萬億元這樣一個非常大的規模。我們認為,直播電商在整個電商領域、在整個數字經濟當中的作用會越來越明顯,這也是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具體來看,報告中總結,電商直播的生態系統包括以下環節和主體,比如供應鏈、網店、MCN機構也就是背后的經紀公司、主播、平臺、用戶、服務商以及政府部門等。其中,由于主播直接面對鏡頭、面對消費者,容易受到關注。
董事長帶貨效果更好
報告呈現的結論顯示,事實上,相比“李佳琦和薇婭們”的帶貨以及影視明星們的帶貨,董事長帶貨、總裁帶貨等,效果更好。多位業內人士12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商家直播、自有主播對產品更熟悉,更容易建立信任感。
淘寶直播工作人員王民超觀察:根據我們最新的一季財報來看,淘寶直播引導的GMV里面,來自商家直播間的GMV已占到了60%以上。我們認為,商家直播的爆發和業態的成長,其實是整個直播電商模式走向成熟的一個標志?,F在,很多商家在達人直播間與自有直播間這兩種模式之間進行切自如切換,來持續運營自己的粉絲和消費者,從而實現效益的最大化。
專家:要重點規范和監管MCN機構
不過,直播電商一路“高歌猛進”的同時,直播“翻車”等行業亂象也層出不窮。中央財經大學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表示,從行業的長久治理來看,監管的焦點要適當從主播向MCN機構也就是直播背后的經紀公司轉移。
歐陽日輝:我在調研過程中發現有很多亂象其實就是MCN機構有各種手法在中間搗亂。比如,他們要占主播、供貨商甚至是買家的便宜。希望監管部門把對直播電商行業的整治和規范重點放在MCN機構上,通過行業規范、行業準入等方式來進行規范。
記者:劉柏煊
來源:央廣天下財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