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的黨建,領航高品質的發展。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1990年建區的福田區,成為改革開放光輝歷程的見證者、參與者、貢獻者和受益者。在福田,高質量黨建逐漸成為看得見的生產力、競爭力、凝聚力。
作為深圳中心城區和“城市會客廳”,這里非公企業集聚,全區非公經濟體量已超過總量的60%,30萬家企業中90%以上是非公企業。鱗次櫛比的樓宇,是城市快速發展的直觀表現。在這一嶄新而快速發展的空間,不僅承載著商務和經濟功能,更是開展黨建工作的新天地。如何在商務樓宇中開展黨建工作?如何讓黨的基層組織在這片“新天地”生根?
近期,有幸和隊友們一同走進深圳國際創新中心,一起在這里找尋答案。
深圳國際創新中心位于福田區深南大道1006號,由8棟商務樓宇組成,主要由戰略性新興產業、國家級創新資源及緊密相關的總部經濟、現代服務業四類企業組成,聚集了一批創新能力強、商業模式經典的高端新興產業,同時也聚集了一批朝氣蓬勃、風華正茂的青年。
面對這樣一座“兩新”組織集中、黨組織隸屬多樣的商務樓宇,要怎樣才能把隸屬于不同系統、掌握不同資源的黨組織凝聚起來,實現黨的建設和企業發展同頻共振?面對我們的困惑,中心黨委的工作人員為我們介紹了他們的“制勝法寶”——“五力提升”項目。
一是以需求推動黨建創新,提升組織力。開展全覆蓋走訪調研,針對樓宇黨員需求,創新黨組織生活方式,讓青春夢與中國夢同頻共振。在每月第二周四的主題黨日時間,除常規主題學習,還結合每月不同主題增加特色環節。在留言墻上,參加“歡迎黨員回家”主題黨日活動后,不少黨員表示“很開心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中午時間參加國創中心黨員迎新,氣氛輕松溫暖,很期待以后的活動”。
不同主題不僅增強了黨建溫度,讓年輕黨員盡享擁有青春活力的組織生活,推動基層黨組織生活規范化、制度化和常態化。
二是以傳承精神堅守信仰,提升凝聚力。在黨群服務中心,不僅設置了“精神之源、信仰之魂”共產黨人精神傳承區,還創新傳承方式,推出午間“微黨課”“微電影”“微論壇”活動。黨員可充分利用午休時間,聆聽《黨的十九大精神解讀》等午間微黨課;在每周二中午觀看主題“微電影”或者播放由黨員推薦的主題影片。為提高企業黨務工作者黨建工作能力,舉辦“如何做好非公領域黨建工作”等主題“微論壇”。
如此豐富的“午餐”配置點燃了黨員的活動熱情,大大增強了黨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是以激發青年黨員活力,提升創新力。國創中心青年黨員多,國創中心黨委開動腦筋,創建“青年微黨課”和“國創文體聯盟”項目。青年黨員面對面宣講,心貼心交流,臺下“聽眾”黨員,通過滿意度測評對主講人的內容及觀點做出評價。如此一來,一節“公開課”變成了雙向學習和檢驗的過程,參與度大幅提升。500名青年直接參與成立各類文體聯盟有25個,定期開展線下活動,搭建互動交友平臺,創新獎勵激勵機制。
在青年身邊聚攏青年,讓城市對青年發展更友好,讓青年對城市發展更有為。
四是以互聯互動資源共享,提升推動力。搭建黨群服務網絡,統籌職能部門、群團組織、社會組織,通過“線上”點菜點單、“線下”接單服務,精準化滿足企業和黨員職工實際需求。搭建黨建陣地共享平臺,國創樓宇黨群服務中心免費提供活動場地借用,使用單位可靈活更換陣地投影內容,營造具有濃濃企業氛圍的“共享”黨群服務中心。
搭建政企聯系互動平臺,主動提供服務,引導企業積極開放資源,共同開展黨員教育和黨組織活動,實現組織同組、黨員同育、活動同組、服務同享。
五是以黨建引領企業發展,提升生產力。讓支部成為創新堡壘,讓黨員成為創新先鋒。為激發青年職工的熱情和動力,出臺先鋒指數,開展黨員“創新先鋒”評選,搭建黨企“連心橋”,充分發揮黨員對企業的聯結、輻射、帶動作用,黨員成為企業創新發展先鋒的同時,也讓企業有需要時看得見、找得到黨員。
聚焦企業黨組織“創新堡壘”作用發揮,實施“定期走訪企業”行動計劃,持續深化黨務服務進企業,在推動黨建工作全覆蓋的基礎上提升黨建工作質量,讓黨建成為看得見生產力。
黨建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強了就是競爭力,做細了就是凝聚力。
深圳國際創新中心,將支部建到樓上,變“陌生人社會”為“熟人社區”,構建新時代的“樓宇共同體”。通過建立“服務式”的黨員管理體系、形成“圓夢式”的青年文體聯盟、探索“貼心式”的基層黨建思維、搭建“共享式”的黨群服務平臺、成立“引領式”的青年教育基地,讓實現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同頻共振”。
我想,這就是我們找尋到的答案。
不僅在福田區,包括我實訓的銳明科技所在的南山智園, 在公司門口就能享受政務服務和公益服務,定期在樓下的黨群服務中心就可以聽黨課、做手工、泡書吧……在深圳,“青春筑夢、與黨同行”“跟黨一起創業”不再是一句口號,這里的“樓宇黨建”走出了特色與溫情。
在青島,城市商務樓宇的職業群體規模日益龐大,這既為青島的發展創造大量財富,又為城市建設增添無限活力,但同時也給城市基層治理帶來諸多不可控因素。如何加強樓宇黨建工作,促進樓宇經濟高質量發展,已成為新形勢下青島推進城市基層黨建改革創新的必答題。
一是打破壁壘、延伸覆蓋,建強樓上的“紅色堡壘”。以樓宇黨委為核心,整合社區、物業、企業等多方力量,破解制約樓宇黨組織作用發揮的人員配備、經費來源、陣地建設等瓶頸問題,建立民主懇談會、黨群議事會等制度,把黨建工作滲透到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推動樓宇黨建工作融入樓宇經濟發展。
二是創新服務形式,打造有“溫度”的營商環境。根據企業和黨員需求,依托黨群活動服務中心和樓宇黨建APP,線上線下提供黨務服務、政務服務和社團服務等“一站式服務”。將黨群活動服務中心共享空間免費開放,確保黨建活動陣地月月有講座,周周有活動,真正成為聯系企業、服務黨員的溫暖之家。
三是激活“磁場效應”,實現黨建與發展同頻共振。發揮樓宇黨組織的“聚合”效應,通過組織聯建、事務聯商、資源聯用、活動聯搞,放大黨建紅色輻射效應,將各自為戰的眾多小舢板,改造成企業聯合艦隊,讓企業和黨員在全新的樓宇黨建新模式中找到認同感和歸屬感,賦能片區經濟發展。
五組 杜吉旭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