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繼往開來再出發,學思踐悟勇探索。
8月31日,青島市第四批赴深圳體悟實訓隊正式開啟了全方位體悟的“深圳時間”。講好體悟實訓故事,就要求所有隊員多融入、多體驗、多思考、多總結、多交流,將在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悟收集起來,形成一個個生動的深圳故事,這也是最直接體悟深圳精神、深圳經驗的具體體現。
下面讓小編帶你一起走近體悟實訓隊員眼中的深圳,聽他們講述深圳故事。
2020年9月24日 晴
仰望星空,深圳的霓虹與銀河遙相呼應;腳踏實地,深圳的街道與河流交錯成趣。這是一個標準的現代化城市,也是一個兼具格局與人文關懷的“家鄉”。9月份深圳開始實行垃圾分類管理,這是深圳打造“無廢城市”邁出的重要一步,也是深圳在解決當前“大城市病”的一劑良藥。
1.分類投放,開展深圳城市管理新篇章
1997平方公里,2200萬人口的深圳,是全國人口密度最高的一線城市,在一座高效運轉、繁榮興盛的國際大都市,連鋼筋水泥的縫隙都能夠產生垃圾,對垃圾的處理和利用是深圳刻不容緩的一件大事,也考驗著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智慧。在《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中,詳細地介紹了垃圾的分類收集、運輸和處理,提倡源頭減量與循環利用,并設置了監督管理體系,開啟了深圳城市管理新篇章。
2.獎罰并用,溫情執法助力養成新共識
9月份是深圳垃圾分類的試行期,而到了10月份將會正式實施。為了更加高效地推動垃圾分類,深圳獎罰并用,雙管齊下,助力垃圾分類。深圳各區每年要安排專項激勵資金6000余萬元。其中,生活垃圾分類好家庭資金補助2000元,生活垃圾分類積極個人補助資金1000元。而在懲罰上,未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的個人將被罰款50元到200元。為了不讓垃圾分類成為口頭之語,每一個垃圾桶旁邊都設了一個監督員,來提醒深圳居民進行垃圾分類,助力居民形成垃圾分類的意識。
3.謀篇布局,深度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也許有人會疑惑,為什么深圳這么晚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其實,早在2000年深圳就被確定為全國首批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之一,2013年成立了全國首個垃圾分類管理專職機構——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事務中心,是最早從試點邁入全面推行的城市之一。
在這期間,深圳并不是沒有作為,而是從更高角度、更高層次全面謀劃打造國際一流的無廢城市。在這期間,深圳建成了南山、寶安、鹽田三大能源生態園,全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達到2萬噸/日,可實現分類后的其他垃圾全量焚燒。而據6月28日的生態環境部“無廢城市”評估會議所說,深圳“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創建取得階段性進展,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4.廢物利用,實現資源高利用率
進行垃圾分類只是環保的第一步。在之后的歷程中,不同類型的垃圾會得到不同的處理,實現廢物利用。比如再生紙、飲料容器再利用、電器分解、可燃垃圾所產的肥料等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這些高效的廢物利用舉措能夠實現資源的高效整合。在面臨著資源短缺的時代中,能否采取手段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是在國際競爭中能否突出重圍的關鍵。
無廢城市建設不能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漸進的過程。隨著城市的發展和人口的不斷膨脹,無廢城市建設勢在必行,建議青島市級層面統籌資源,從頂層出發,提早謀劃無廢城市建設,做好規劃設計,研究分步實施,讓“創新、開放、綠色、共享、協調”的理念深入人心,使青島的人居環境由內而外煥然新生。
四組 杜吉祥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