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政務服務非常高效便民。在如何使企業、市民便利獲取政府各項支持政策方面,深圳市政府按照“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圍繞政策出臺、政策執行等關鍵環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得到社會廣泛認同。
一是“數字政府”助力。針對政務信息獲取難、信息散等突出問題,深圳市在“放管服”改革時將“數字政府”作為一項重要內容,著力以信息平臺化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以“粵省事”為例,這是全國首個集成民生服務微信小程序,面向社會提供142項高頻民生服務,通過“實人+實名”身份認證核驗后,市民即可辦理所有上線民生服務,無需重復注冊即可實現“指尖計劃”。在深圳市政府看來,大力推行“減法”革命,就是要讓市民和企業到政府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
二是社會組織助力。深圳市社會組織發展較好,在促進特區經濟發展、繁榮社會事業、創新社會治理、擴大對外交往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據統計,截至2020年7月31日,深圳共登記社會組織10929家。
在促進產業升級方面,深圳鐘表、工業設計等行業協會,依托技術和公共服務平臺,推動“深圳制造”向“深圳創造”轉型。
在創新社會治理方面,引導社會組織積極有序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在心理健康、糾紛調處等領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公益慈善方面,深圳社會組織助力深圳關愛之城、慈善之城建設,據統計,2018年全市社會組織共接受捐贈25.7億元。
在促進對外交流方面,深圳社會組織在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協調解決貿易糾紛、拓展海內外市場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是公眾參與助力。在政策出臺環節,深圳市政府變“換位思考”為“事前服務”,搭建起政務溝通平臺,對擬出臺的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特別是政策兌現操作規程等,都在深圳市政務網站上公開征求公眾意見,對提出的意見是否采納,由政府相關部門逐條作出回應并說明原因,最大限度放大政府與社會之間的“最大公約數”,從源頭上有效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
在政策兌現環節,既有滲透到辦公樓宇“鋪天蓋地”式的平面宣傳、有“查策網”等信息平臺的“精準滴灌”,又有專門從事企業政策兌現服務的中介機構全過程參與,大大提高了政策的可獲得性,使政府扶持政策更高效地“飛入尋常百姓家”。
幾點感悟
一是加強政策出臺前的政社溝通。對青島面向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的扶持政策及其操作規程等,出臺前公開征求社會意見,讓政府的政策導向與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的實際需求實現“精準對接”,增強政策針對性。
二是建立全市政府扶持政策大平臺,將惠企、惠民等政府扶持政策,全部集成到一個信息平臺上,建立全方位、立體式政策搜索引擎,并打通政策規定和政策兌現流程,讓政府出臺的政策既具有高度的可獲得性,又便于讓全社會監督政策落實情況。朱洪杰
三是注重發揮中介機構“橋梁”作用。鼓勵和引導專業中介機構參與政策制定及政策兌現等,一方面,讓專業機構的意見建議成為政府改進工作的推動力量;另一方面,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使企業專注于生產經營主業。
七組 朱洪杰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