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專業實訓,跑出對接上海“第一棒”
6月28日,51名專業實訓干部牢記使命“南下”,以現代服務業為窗口,透視上海改革發展全貌,體悟開放真諦,汲取創新力量,感受包容魅力;9月28日,51名專業實訓干部不忘初心“北歸”,帶著不斷提升的“三化一型”素質能力,讓思想解放的“引子”,發酵成更高水平開放的春天,跑出了全面對接上海的“第一棒”。
一個城市每一刻奮斗的現在,都是為了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未來。赴上海專業實訓,是市委繼“學深圳、趕深圳”之后的又一項重大部署,突出“專業”,聚焦于現代服務業,既是對一支敢闖、敢干,專業化、高素質干部隊伍的深切期盼,也是在一系列國家戰略疊加,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青島對城市發展自身定位的最新思考。
作為東部沿海城市,同時又是黃河流域九省區的經濟出???,青島有連接南北、貫通東西的“雙節點”價值,如何在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發揮出獨特作用?7月8日,在青島—上?,F代服務業交流與合作對接會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清憲給出明確答案,要發揮“雙節點”的獨特作用,就必須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并希望上海把青島作為發揮現代服務業輻射作用,推動國內大循環的重要“中轉站”,通過支持青島來更有力地輻射黃河流域、輻射北方地區。
核心聚焦“五大領域”
青島與上海,一個位于黃海之濱,一個身處東海之畔。雖然橫隔長江、地處南北,但青申兩城早就因“港口”而相知,因“金融”而相遇,因“開放”結緣。無論是歷史上“上青天”并稱的中國紡織業城市名片,還是近年來上海證券交易所、浦發銀行、復星集團、上汽集團、復旦大學等與青島的深度合作,這都讓青島與上海的“手”握得更緊。
作為中國最大經濟中心城市,上海一直引領風氣之先,尤其是進入服務經濟時代,緊扣“高質量”,上海以發展新興、高端、精細、特色服務為核心驅動,構筑起了符合全球城市功能要求的現代服務業體系。
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之下,人口、資源等要素向大城市集聚,而大城市在各項資源趨于飽和時,也在逐步向與自己聯動緊密的城市傾斜。這可以是同處在一個城市群的兄弟城市,也可以是和自己發展互動頻繁的伙伴城市。青島與上海,隨著交通日益便利,城市之間時間距離不斷被拉近,兩者在空間上循環互動發展的時機,也變得日臻成熟。
跟最好的比、向最好的學,才能變得更好。6月28日,王清憲與第一批51名赴上海專業實訓干部進行集體談話,強調要用心向上海學習取經,堅持學思用相結合,利用一切機會學習鮮活的上海經驗、上海場景,講好“青島故事”“實訓故事”,虛心當好上海的“學生”,做好青島的“形象代言人”。
言之諄諄,意之殷殷!向新的城市轉移、向專業領域拓展,51名專業實訓干部倍感使命光榮,也深知責任重大。尤其是7月8日,青島—上?,F代服務業交流與合作對接會的召開,雖然橫隔長江、地處南北,但因氣質相投,兩城前緣再續,一如黃海連著東海,又如浦江潮涌膠州灣。
青滬此次攜手,傳遞出的信息十分明確:要想發揮連接南北、貫通東西的“雙節點”地理優勢,切實推動國內大循環,青島的開放需要以現代服務業做突破口,而目光投注的焦點,則是資本金融、航運貿易、科技服務、文化旅游、商務服務。這五個領域,既是上海打造“五大中心”、“四大品牌”(上海服務、上海制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的核心要素,同時也是青島推動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
堅定“建功青島”信念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上海,是黨的誕生地,也是黨的初心始發地?!捌咭弧鼻跋?,51名專業實訓干部來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集體重溫黨史,而在國慶來臨前夕,他們又前赴嘉興南湖,學習“紅船精神”。實訓工作與黨建活動緊密結合,堅定了51名專業實訓干部“燃燒激情、建功青島”的信念與決心。
以上海為師!上海浦發銀行、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復星集團、益海嘉里、分眾傳媒等18家單位,均是在上海、全國乃至世界能叫得響的現代服務業企業。在這里,專業實訓干部虛心做上海的“學生”,努力自我革新。
這份對上?,F代服務業認知的努力,是梅雨時節擠進地鐵的匆匆腳步,是課間抓住老師不放的諸多好奇,是跟隨企業進入“實戰”的自我加壓,是早餐、晚會利用一切時間小組討論時的火花碰撞,也是夜晚跟家人視頻問安后,獨自在臺燈下記錄一天“成長”的“申”情絮語。
三個月,51名專業實訓干部通過“肩扛使命”“頂格引領”“融入崗位”“四鏈拓展”等學習方法,走進協會、商會、科研院所,敲開了上海最好的企業的“門”,同時聆聽上海政商界人士對青島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不斷尋求“青島問題”的“上海答案”。部分實訓單位如上海期貨交易所、益海嘉里、國藥控股、分眾傳媒等,不僅精心制定培養方案,還帶領專業實訓干部到上海本地以及杭州、舟山、張家港、重慶等多地的業務板塊現場考察,專業實訓干部從內心深處播下了思想解放的火種。專業實訓干部不僅帶回了一批研究成果、交流成果、“雙招雙引”成果,還帶回了上海企業家對青島發展提出的諸多建議,助力“三我”活動的開展。“浦江觀瀾”專業實訓品牌,正在成為“青”“申”互動的一張嶄新名片。
這是青島對上海的表達:走“進”上海,是為了更好走“近”上海。51名專業實訓干部,試著通過現代服務業這個“窗口”,探尋青島構建“大循環、雙循環”開放格局的“金鑰匙”,為青島“打造推動國內大循環重要的北方樞紐”助力。
“申”“青”深情互動
在上海,51名專業實訓干部時常這樣定位自己:是市委市政府派駐上海“取經”的“先遣隊”,愿做青申兩地政企之間交流的“信使”,甘當青島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鋪路石”。
三個月的時間,青島的“誠”,引來了上海的“動”。
上?,F代服務業聯合會副會長李關德,點贊青島市委市政府跳出青島看青島,放大坐標找不足的魄力與雄心;絲綢之路國際總商會上海代表處秘書長田曉紅,也為青島打造“三化一型”干部以及助力企業成長“熱帶雨林”的努力深深感動;世界500強企業、益海嘉里集團董事、總經理牛余新,不僅點贊青島,還表示“爭取成為青島干部在上海專業實訓的明星企業”。
當下,比“投資青島”更響亮的,是“投資國家戰略”。在青島看來,國家戰略青睞的本質,是更高的發展要求。從這個意義上看,“走出去”學習,青島渴望的不僅是吸引更多的“城市合伙人”,更彰顯了主動承擔打造新經濟增長極的使命擔當。
這三個月里,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領導,組成學習專班來滬考察調研;市發改委、市城管局、市住建局等也在上海開展“一把手”領學研修實訓,以上率下帶動本單位本系統本行業想透、說清、干實,進一步掌握領域內前沿理論,提升專業化水平;部分區市、局、功能區,如市北區、李滄區、膠州市、市金融局、高新區、上合示范區、藍谷管理局等,在滬舉辦交流對接會,諸多項目落地,一個個友誼的種子也于此生根發芽。同時,上海的企業家、智庫專家、媒體等也不斷走進青島,參加青島國際啤酒節,考察海爾卡奧斯、金家嶺金融區、藍谷、東方影都等項目,感受青春之島的魅力,共話合作空間。
黃海東海同潮,“申”“青”深情互動,相信隨著專業實訓的不斷深入,實訓干部作為青島“形象代言人”和“品牌推廣者”的橋梁紐帶作用將日益顯現。會有更多的上海企業走進青島,與青島一起,為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為塑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龍頭,為建設我國長江以北地區國家縱深開放新的重要戰略支點,推波助瀾!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駐滬記者 胡相洋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