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5111j"></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th id="5111j"></th></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獲科學探索獎,300萬獎金自由支配!這個青島嫚厲害了!

      今天,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公布,全國9大領域的50位青年科學家經層層選拔,脫穎而出,每人將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獎金,并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 值得驕傲的是,該獎項“天文和地學領域”的獲獎者李婧是土生土長的“青島嫚”。

      “青島產”的女“學霸”

      李婧1977年出生于青島,初中、高中均就讀于青島二中,現為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公開資料顯示,李婧致力于面向天文應用的太赫茲高靈敏度超導探測技術研究,在空間天文應用太赫茲超導混頻、大規模陣列超導探測器芯片和單片集成三維譜儀等多個方面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曾獲得國家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和杰出青年基金資助,并榮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今天,獲獎名單一經公布,李婧所在的初中同學群就“炸鍋”了,大家紛紛留言表示祝賀。青島二中原教師吳大剛曾任李婧初中三年班主任兼語文老師,提起她,這位資深教師表示印象非常深刻,說她從小就是個不折不扣的“學霸”。

      “李婧是個典型的好學生,學習認真扎實,特別勤奮,成績一直穩定在班里前幾名?!眳谴髣傉f,“但她又不是個‘書呆子’,初中三年都是語文課代表,除了理科,文字水平和文學素養也很高,整體素質非常好?!?/p>

      這樣的評價在李婧的同學們那里也得到了印證。在他們的評價里,李婧聰明好學、踏實務實,成績一直很好。

      性格開朗的“全能”學生

      李婧的成長經歷打破了人們“‘學霸’只會學習”的偏見。在老師和同學的評價中,“積極主動”“樂于助人”“組織能力強”等關鍵詞圍繞著她。

      時隔近三十年,吳大剛對兩件事印象依舊深刻。

      第一件事是,當年校運動會上,沒人報名參加中長跑的時候,是李婧主動站了出來。“她其實也不擅長中長跑,但是她沒有退縮,從報名開始就每天在學習之余主動練習,我經??此诓賵錾吓懿?。”吳大剛說,“她就是這樣的性格,不服輸、能吃苦,做什么都能堅持。”

      第二件事是,這場運動會前,吳大剛因病住院,所有相關活動的組織都需要學生自主進行。李婧作為班干部,擔起了組織協調的任務,她不僅積極參與班委工作,為開幕式方隊借來海軍衫作為統一著裝,引起了全?!稗Z動”,還帶領同學順利完成了各項比賽。那次運動會,在李婧等班干部的組織下,班級取得了全校第三的成績,也讓吳大剛進一步看到了李婧除了學習之外的更多閃光點。

      對于李婧的同桌隋峻來說,李婧的形象也與樂于助人分不開。他說,作為同桌,李婧經常在學習上與自己交流,在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上給他一些指引。

      科學探索獎,青年科研人員的“殿堂”

      李婧獲得的科學探索獎是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支持在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全職工作的、45周歲及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公益性獎項。2020年科學探索獎獲獎人體現出極高的“含金量”:總共收到1200多位青年科學家的申報材料,經過初篩、初審、復審、終審四輪評審,產生最終獲獎名單,申報人與獲獎人比例約為25:1;50名獲獎人中的48人擁有教授或同級職稱,38人有海外一流高校、研究機構學習或工作的經歷。

      該獎由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與北京大學教授饒毅,攜手楊振寧、毛淑德、何華武、鄔賀銓、李培根、陳十一、張益唐、施一公、高文、謝克昌、程泰寧、謝曉亮、潘建偉等知名科學家共同發起,覆蓋數學物理學、生命科學、天文和地學、化學新材料、信息電子、能源環保、先進制造、交通建筑、前沿交叉等9大領域。獎項啟動資金由騰訊基金會資助,每年優中選優,獲獎人數不超過50人,獎勵金額為每人300萬元。

      作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青年科技人才資助計劃之一,科學探索獎不斷擴大的知名度、影響力和著眼未來的理念,也讓獎項得到了頂級科學家們的熱忱參與和支持。今年,在獎項的提名、推薦、評審過程中,超過800名“兩院院士”參與其中,僅在提名推薦階段,就有13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得主和100多位發達國家的院士參與,體現了獎項專業性和權威性的提升。

      做出色的社會科技獎項,助力最優秀的青年科技人才攀登科學高峰,助力我國原始創新能力的提升是科學探索獎的追求。科學探索獎聯合發起人、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表示:“我們選拔出的這些年輕人,我相信有相當一部分,未來能夠脫穎而出。我們的工作,對科技人才的培養,有著非常長遠的意義。”馬化騰也表示,期待科學探索獎可以長期支持一大批優秀的青年科學家潛心探索、獻身科研,希望將來在他們當中誕生科學大家,為國家的科技事業做出突破性的貢獻。”據悉,未來科學探索獎還將為青年科學家搭建跨學科互動交流的平臺,舉辦重大主題的學術報告會、研討會。受資助期間,獲獎人將按要求向評審委員會定期提交年度科研進展報告,并擔任科學傳播大使,定期出席必要的公益活動和科普活動。

      今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將于11月14日在北京舉行。屆時,50位獲獎人將公開亮相,眾多國內外科學家代表也將應邀出席,共同見證這一榮譽時刻。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香蕉午夜_欧美三级在线观看黄_白医生的控制欲_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

      <address id="5111j"></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th id="5111j"></th></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