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8日訊 今天,“2020年度齊魯最美教師”和山東省教書育人楷模評選結果公布,孔令讓等10名“2020年度齊魯最美教師”和張紅鳳等30名山東省教書育人楷模上榜。其中,青島共有5名優秀教師入選。
此次評選活動由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省教育廳聯合主辦。活動引發廣大人民群眾的熱情響應和廣泛參與,千萬用戶點贊,相關網頁瀏覽量近1.7億次,在全社會掀起傳頌優秀教師美德的熱潮,營造了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最終,經過各市、各高校推薦,通過專家網絡評審、會議評審等方式,評選出10名“2020年度齊魯最美教師”和30名山東省教書育人楷模。
青島大學郭俊杰獲得“2020年度齊魯最美教師”稱號。中國海洋大學王竹泉、青島西海岸新區致遠中學張立雙、青島西海岸新區實驗初級中學林殿莉、青島市湖南路幼兒園蘇衛晗獲得山東省教書育人楷模稱號。
我省要求各市、各學校要積極開展學習宣傳齊魯最美教師和山東省教書育人楷?;顒?,深入挖掘最美教師和教書育人楷模的事跡,展現山東教師良好形象,激勵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牢記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擔當筑夢育人光榮使命,為開創我省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新局面做出新的更大貢獻。(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趙 黎)
齊魯最美教師
青島大學醫學教師、青大附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郭俊杰:
抗疫戰場不忘師者初心
庚子年初,武漢疫情告急。無數白衣執甲逆行,奔赴武漢抗疫一線,青大附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嶗山院區心血管內科黨支部書記郭俊杰就是其中一員,同時,他也是青島大學的一名醫學教師。
戰場就是育人最好的講臺。初到武漢的郭俊杰成了第一批值夜班的成員,也是第一批進入污染區的醫生。在與病毒廝殺的同時,他也在時刻掛念著后方的同學們。郭俊杰在繁忙的抗疫工作間隙,通過云課堂向學生們傳遞身處武漢抗疫前線的所見所思,與同學們分享《沒有生而英勇、只有選擇無畏》的思想政治課。
結束了為期52天的抗疫之行、14天的隔離期之后,郭俊杰開始總結抗疫經歷和體會。他通過“最美逆行者”在線“云”開講,與青島大學、中國石油大學的學子分享“把握當下,未來可期”的思想政治課,給同學們傳遞著拼搏進取的正能量。
日常診療工作中,郭俊杰承擔著科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診介入救治工作,對危重患者的搶救,可以最大程度提高臨床規培醫學生的實戰水平。作為科室分管教學工作的副主任,他珍惜每一次危重患者搶救的實地教學機會,一場場手術下來,身著沉重鉛衣的郭俊杰,背后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濕透,但他馬上就坐在了手術室外,針對剛才術中的問題給學生們進行術后講解。學生常說:“你先歇一歇吧?!笨晒〗芸偸谴笫忠粨]:“先解決你們的問題再說?!?/p>
郭俊杰師從中國著名心臟病學專家葛均波院士,傳承了葛院士嚴謹治學、誨人不倦的育人理念。他說:“基礎及臨床科研是推動醫學進步的‘翅膀’,作為集醫、教、研為一體的三甲醫院的醫生,要時刻不忘科學研究?!毕掳嗪蟮膶嶒炇依?,燈光常常映照著郭俊杰與學生們的身影。針對醫學實習生踏入臨床實習時,難以短時間內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的難題,郭俊杰提出了思維導圖輔助下以臨床病例為基礎的學習方法帶教心內科實習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郭菁荔)
山東省教書育人楷模
中國海洋大學教授王竹泉:
學生心目中的“男神”
紅瓦碧樹,花木繁榮,在美麗的中國海洋大學里,55歲的王竹泉已經奮斗了三十多年。
勤勉、奉獻、自律、擔當……這就是同事和學生口中的王老師。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教育部新世紀人才、首批全國會計領軍人才特殊支持計劃人才……王竹泉贏得榮譽無數。他的教學碩果累累:主持完成的教學成果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
1984年,19歲的王竹泉大學畢業,當時他的專業是工業自動化,被分配到一家礦山企業從事電氣管理,與他不感興趣的機器打交道。隨后,他“很偶然也挺幸運地學了會計”,從此如魚得水。
“創新不是零敲碎打的修修補補,而是令人耳目一新的突破。”王竹泉撰寫的《國內外營運資金管理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一文,迄今為止依然是國內營運資金管理領域被引率最高的論文之一。
21世紀初,他又提出“利益相關者會計”這一嶄新研究方向。圍繞這一方向,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省部級重大、重點項目10余項,在《管理世界》《會計研究》等權威期刊發表論文100余篇。
在講臺上,他為第一門課準備的手寫講稿達到七八百頁;下課了,他經常是凌晨兩三點或者清晨五六點鐘給學生回復郵件。據了解,王竹泉平均每年講授課程都在300學時以上。此外,王竹泉還倡導設立中國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研究中心,并攜團隊打造了“中國資金管理智庫高峰論壇”這一品牌交流活動,每年都吸引國內優秀的財會界專家學者齊聚青島,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出謀劃策。
他是學生心目中的“男神”,中秋節會把學生請到家里做客,把自己的家變成大家的家。談起教師這份神圣的職業,王竹泉臉上掛滿了笑容:“我很熱愛教書,累并快樂著?!彼睦贤聦O建強教授評價王竹泉:“他取得這樣一個成績,是因為比別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勛祥)
青島西海岸新區致遠中學教師張立雙:
扎根雪域高原綻放生命光彩
2018年,已過不惑之年的青島市西海岸新區致遠中學教師張立雙,成為山東省選派的50名教師之一,定點到日喀則市的高中支教。張立雙從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到了雪域高原。兩年艱苦守候,七百多個日夜的付出,他架起了博愛奉獻的價值坐標,如同美麗的格?;ㄇ娜痪`放。
日喀則市海拔3860多米,屬于三類艱苦地區,氧氣含量不到內地的60%。到達日喀則的第二天,張立雙便出現了高原反應,頭疼、惡心、胸悶氣喘、嘴唇發黑……一系列癥狀接踵而來。張立雙堅持不吸氧,以堅韌的毅力面對挑戰,終于慢慢適應過來。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張立雙心里惦記著課堂和學生。未等高原反應消除,他便投入教學工作。
支教學校教育基礎薄弱,學生漢語基礎較差,在表達和交流上存在很大障礙。課堂上,張立雙用普通話授課,但仍很難用正常語速和學生交流,一遍、兩遍、三遍……他耐心地講解,不斷地重復,直到孩子們聽懂。除了語言關,學生的學科基礎也較弱,他耐心為學生查漏補缺,努力適應學生的節奏和習慣,在一天天的磨合中和學生的關系也融洽起來,漸漸打開了教學局面。
日常工作中,他還積極與當地老師交流切磋,將青島的先進教學理念與自己23年的從教經驗分享給當地老師。他在學校開設的示范課,得到了聽課師生的一致好評。他所教班級成績進入學校級部前列,個人先后榮獲“西藏自治區優秀援藏教師”、年度考核優秀等榮譽稱號。
此外,張立雙還熱心投身公益事業,與援藏老師及青島、日喀則兩地愛心人士共同發起了“情系日喀則暖冬行動”,共籌集到了9噸棉衣,并把這些衣物捐贈給了日喀則桑珠孜區東噶鄉和江當鄉的部分困難藏族同胞。
張立雙說,日喀則已成為了他的第二故鄉。兩個學年支教轉瞬結束,但他對西藏教育事業的關注卻從未停止,今年他作為日喀則市首批12名教育專家人才之一,赴康馬縣涅如麥鄉中心小學定點幫扶,延續對雪域高原的教育情懷。(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世鋒)
青島西海岸新區實驗初級中學教師林殿莉:
“喚醒學生生命自覺”
帶畢業班時腰椎間盤突出,她依然堅持課堂教學一線;遭遇車禍,胳膊受傷,她打著繃帶,堅持為學生上課;做完甲狀腺手術,身體虛弱、難以說話,她堅持送學生參加升學考試……1992年參加工作,28載教育之路,青島西海岸新區實驗初級中學道德與法治老師林殿莉時刻以一名共產黨員的覺悟要求自己,發揮先鋒模范表率作用。
在教育生涯中,林殿莉秉承學?!敖逃屔橛谕昝馈钡慕逃枷?,改革思品教學方法,創新“問題導學”教學模式,用“喚醒生命自覺”的思品教學理念,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幫助學生打好中國底色。
林殿莉秉承“仁愛盡責、追求完美”的精神,不讓每一天虛度,克服身體疾病帶來的困難,享受與孩子們在一起的樂趣。參加工作第三年,林殿莉作為一名僅有3個月班主任經歷的年輕教師,因代理班主任時班級成績提升迅速,被任命為新初三班主任。為了學生的中考,她提前結束婚假回到學校。
她面對困難敢于探索,構建了“嚴管+厚愛”“激勵+約束”“民主+法治”的管理新機制,引導孩子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她面對競爭敢于創新,連續5年帶領畢業年級團隊,探索“尊重差異、分層走班、分類達標”的管理模式,為學校中考實現七連冠貢獻了智慧和力量。她注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學生高分率、優秀率、平均分、錄取率均居全區第一。
林殿莉還擔任了《問題導學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驗》圖書的第一編委。參與的中國教育學會“十二五”科研規劃課題“問題導學教學模式研究”、中國教育學會“十三五”教育科研規劃課題“適應初中生差異化發展的學校課程體系建構研究”都已結題。她參與的國家級課題研究成果榮獲山東省教學成果二等獎,展示的《在生活中磨煉自己》榮獲省優質課一等獎、展示的《法律保護公民的生命健康權》省公開課榮獲區級一師一優課。她還先后獲得“青島市優秀教師”“山東省優秀教師”“山東省特級教師”等榮譽稱號。(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世鋒)
湖南路幼兒園園長蘇衛晗:
“兒童需要時間成為兒童”
湖南路幼兒園建于1952年,隸屬市南區教體局,是一所省級十佳、省級示范幼兒園。作為幼兒園園長,三十年一線教育經歷讓蘇衛晗對于當下的學前教育有著更加深刻的認識:“兒童需要時間成為兒童。”良好的幼兒教育不能無視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超前趕路,要遵循教育規律,讓幼兒在適宜的時候做適宜的事。
什么樣的活動才是符合幼兒天性的活動?什么樣的環境和材料能激發幼兒的創造性?什么樣的活動方式能激發幼兒的持續探索與表達?蘇衛晗開創了游戲和情景模擬相結合的教育新模式——“湖幼小鎮”。整個湖南路幼兒園像一所小鎮一樣被分配成了若干區域,孩子們有的在模擬爸爸媽媽做飯,有的則變身小建筑師,用手里的積木拼出自己眼中的“棧橋”。在這個讓幼兒體驗真實社會生活的微型社區里,老師和孩子們共同創設了具有青島特色的社會場景,并進行游戲活動,孩子是小鎮的主人,可以自由扮演各種社會角色,體驗真實的社會生活、遵守基本的行為規范、增強社會交往能力。
情景化的教育方式一直是湖南路幼兒園教師團隊探索的主方向,蘇衛晗提出的“小公民教育”課程體系,旨在培養健康的、智慧的、尚美的新時代小公民,賦予了“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教育思想新的時代意義。幼兒園結合游戲以及情景化的教育,用“體驗、分享、合作、踐行”的手段和“多元、融合”的教育資源來樹立幼兒的小公民意識、培養小公民行為、提升小公民素質。蘇衛晗說,“今日小公民,明日大公民,良好的公民素養是國家建設和發展的基礎。提高幼兒的公民素養優化內涵拓展視野,是時代賦予我們光榮而艱巨的使命?!?/p>
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社會對于學前教育學位的需求可謂與日俱增,而湖南路幼兒園作為市南區乃至全青島知名的公辦園,擔負著許多家長的期望。目前,蘇衛晗帶領百余名教職工建立了3個園區、1個特教中心、1個早教中心,并且與西藏、青海、甘肅等地20余所幼兒園結對幫扶,運用網絡互動、送課等形式,讓安全、健康、科學育兒等內容惠及更多家長。(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趙 黎)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