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5111j"></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th id="5111j"></th></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齊"心"魯"力|荒山披綠變“靠山” ——山東嘉祥以生態治理探致富新路

      游客在東方左岸假日小鎮欣賞紫色的柳葉馬鞭草花海。(圖片由嘉祥縣委宣傳部提供)

      新華社濟南8月20日電(記者王陽)立秋之后,山東省嘉祥縣紙坊鎮申村栽種的貴妃桃迎來收獲季。180畝桃林中,采摘者來來往往,收購桃子的運輸車輛不時進出,平靜的小山村一時熱鬧起來。

      在幸福桃緣種植基地,漫山遍野的桃子掛滿枝頭,基地負責人王勝斌從2017年春天開始,通過荒山造林種桃找到新的致富路。現在畝產量達8000斤以上,每畝純收益可達上萬元。

      就在幾年前,王勝斌的家鄉還是滿目荒山亂石。紙坊鎮位于嘉祥縣南部山區,盛產市場緊俏的天青石,20世紀80年代開始,人們受“有水快流,靠山吃山”錯誤認識的影響和經濟利益驅使,上山亂采濫伐、隨處隨意辦廠。

      積年累月,山體滿目瘡痍,植被遭到破壞,生態嚴重失衡。紙坊鎮后馬村村民李金全對記者說:“那些年就沒見過藍天,連人打招呼都看不見,更別說見到綠色植物了?!?/p>

      嘉祥縣紙坊鎮昔日荒山變身花園。(圖片由嘉祥縣委宣傳部提供)

      破壞生態只能換取一時小利,轉型發展才是長久之計。2010年,嘉祥縣鐵腕推進“封山禁采”。紙坊鎮政府放棄了每年幾千萬元的產值,開啟一場綠色革命,往日炮聲隆隆、粉塵漫天的景象逐漸銷聲匿跡。同時,引導群眾從開山打石向發展文旅業轉變。

      夏紀軍是第一批帶頭下山的人。在政府扶持和政策激勵下,他從每天運石下山變成運土上山,登上當初被他“啃禿”的鉆石山栽樹復綠,由政府主導投入資金300余萬元、自己投入100余萬元填土造林。

      “在光禿禿的山上搞綠化,無異于讓沙漠變綠洲,光拉土回填就有幾十萬立方米。之前山上就剩一棵楊樹,現在這些樹木都是我們一棵棵栽下的。”夏紀軍說。從2017年開始,他又引進了精釀啤酒項目,在山體生態修復基礎上開發旅游項目。

      步入這里的啤酒文化小鎮,眼前綠樹掩映,噴泉伴著五彩燈陣舞動,讓人難以想象曾是一片荒蕪。夏紀軍告訴記者,這個小鎮可帶動周邊1000余人就業,每天三四千游客光顧,一年可實現經營收入2億元、利稅2000萬元。

      65歲的徐合銀是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得益于啤酒文化小鎮的建立,在停車場尋得一份較為輕松的工作,每天可增收50元。此外,徐合銀去年還拿到參與村里的光伏和肉鴨養殖扶貧項目產業分紅4580元。再算上低保收入,家庭人均純收入1年能達到1萬多元。

      遠眺山東省嘉祥縣紙坊鎮。(圖片由嘉祥縣委宣傳部提供)

      轉眼間,禁采披綠已10年。曾經“灰頭土臉”的縣城,重現山巒青翠、河流清澈、空氣清新的面貌?;鶎痈刹拷榻B,紙坊鎮的青山村、隋莊村、西焦村,近年來先后評為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去年底,山東省自然資源廳授予嘉祥縣“山東省森林城市”稱號。(完)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香蕉午夜_欧美三级在线观看黄_白医生的控制欲_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

      <address id="5111j"></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th id="5111j"></th></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