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 記者 門國鋒
“弱者坐待時機,強者制造時機?!庇镁永锓蛉说倪@句話來描述當下海洋經濟的競爭再合適不過。截至目前,中國已有深圳、上海、天津、大連、青島、寧波、舟山七個城市提出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通過服務海洋強國戰略打造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這里面,既有上海、深圳這兩個當下青島正在學習的目標,也有天津這個同青島一樣承受著GDP排位下降壓力的轉型者,還有大連這個在20年前被青島完成趕超的老對手,更有寧波這個在經濟總量上剛剛反超青島的新對手。這里有“學霸”、有同病相憐者、有昔日和當下的對手,青島在海洋中心城市領域的競爭幾乎就是城市排位賽的產業聚焦版。
誠如居里夫人所言的“強者制造時機”,青島一直力圖把海洋科研領域的優勢地位復制到海洋經濟發展領域,盡管這一目標推進得并不理想,但也一直沒有放棄這個夢想,在2020年上半年終于在逆勢中上演了絕地反擊。
2020年上半年,青島海洋領域新簽約項目46個,較第一季度增長154%(第一季度13個);總投資額819.27億元,較第一季度增長1177%(第一季度59.48億元)。其中,海洋直接產業項目33個,總投資額736.29億元,海洋關聯產業項目13個,總投資額82.98億元。簽約200億元以上項目2個,50億元以上項目1個,10億元以上項目8個。使用外資項目共9個,預計使用外資9357萬美元,306萬歐元。
當前,七城爭雄海洋中心城市格局已定,擁有科研優勢的青島如果能夠通過項目招商的形式補強產業鏈條、增強產業孵化能力、提升金融支持能量,不僅可以增強海洋中心城市的競爭力,也將為青島角逐國家中心城市增加更多的籌碼。
1.逆勢求破局
上海已經形成了以海洋交通運輸、海洋船舶和高端裝備制造、海洋旅游業等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為主導,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為發展新動能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皟珊?、三帶、多點”的海洋產業布局逐步建立,臨港、長興島海洋產業發展成效顯著。上海不僅是中國經濟金融中心,而且在中國和全球海洋經濟中心的建設中一馬當先。
而海洋要素底蘊并不豐厚的深圳憑借著超一線城市的領先地位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區位,早已“預約”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名額。在2019年8月,國務院發布《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支持深圳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組建海洋大學和國家深??瓶贾行?,探索設立國際海洋開發銀行。
綜觀其他城市,青島、天津、大連在海洋中心城市的建設中大體處于同一層級。其中,青島在海洋科技、海洋教育等領域遙遙領先;天津作為百年大港,大連是東北亞重要的港口城市,戰略位置同樣不同小覷。在這種背景下,誰能夠在逆勢中突圍就將成為深滬之后海洋中心城市的第三極。
在這種背景下,青島海洋項目招商交出的答卷將左右競爭的格局。2020年上半年,青島海洋領域新簽約項目46個,總投資額819.27億元。而2019年,青島新簽約海洋產業項目91個,總投資1565億元,其中100億元以上的項目5個,50億元以上的項目3個。對比數據發現,疫情之下,簽約項目數量、總投資額兩大指標全部超過去年全年的一半。
2.對“癥”引項目
眾多周知,青島擁有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國家深?;氐纫淮笈皣痔枴焙Q罂蒲袡C構,聚集了全國近30%的涉海院士、近1/3的部級以上涉海高端研發平臺,擁有中國北方最大的港口……青島在海洋科技創新領域一直都是國內的佼佼者,但海洋科研沒有成為青島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比如青島海洋藥物的產業化多放在上海,海水養殖等成果應用也多在煙臺、威海甚至江蘇。這有諸多原因:
一是海洋產業鏈條不全。一方面,制造業和服務業是青島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海水養殖產業已經很少,就連水產品加工這個昔日王牌產業在業界影響力也日漸式微;另一方面,黃海水產研究所、中科院海洋所等科研主力軍多是海水養殖。海洋科研的本土供需并不匹配,在產業上的表現就是鏈條不全。
二是海洋融資難度較大。近年來屢屢發生青島科研成果在其他城市產業化的案例,其中最關鍵的原因在于青島本土企業難以承受海洋產業長周期研發投入。反觀其他先進城市,上海是中國經濟金融中心,金融創新歷來不乏亮點;深圳則正在探索設立國際海洋開發銀行,未來也將為海洋發展增添羽翼。
三是產業長板不夠突出。海洋科研成果、港口航運、生物醫藥是青島在海洋經濟領域具有一定優勢的板塊,但海洋生物醫藥、新能源、海工裝備等海洋新興產業僅占海洋經濟比重的十分之一左右,支柱性產業有待加強,與此同時,青島距離世界一流港口的標準還有一定差距。
總體來看,青島上半年的新項目簽約基本上是“對癥下藥”。招商項目涉海設備制造、海洋儀器制造、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項目9個,約占簽約項目總數的19.6%;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項目8個,約占簽約項目總數的17.4%;涉海材料制造項目7個,約占簽約項目總數的15.2%;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旅游業、涉海服務業項目各4個,分別約占簽約項目總數的8.7%;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海洋產品批發與零售項目各3個,分別約占簽約項目總數的6.5%;海洋科教服務項目2個;海洋船舶工業、海洋油氣項目各1個。
3.提級開新篇
從青島上半年海洋項目招商來看,總體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項目簽約大提速。2020年上半年,全市海洋領域新簽約項目46個,較第一季度的13個增長154%;總投資額819.27億元,較第一季度的59.48億元增長1177%。
二是二產項目占比高。按照產業門類分,簽約項目涉及涉海設備制造、海洋儀器制造、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海洋交通運輸,海洋油氣業,海洋科教服務,海洋旅游,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海洋船舶工業,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涉海材料制造,涉海服務,海洋產品批發與零售等11個不同領域,全部為青島海洋經濟所需的關鍵補全產業鏈項目或者支柱產業。
三是重點區域突出。按照區市分,西海岸新區簽約項目15個,約占簽約項目總數的32.6%,投資額368.38億元,約占簽約總投資額的45%;即墨區簽約項目7個,約占簽約總數的15.2%,投資額305.11億元,約占簽約總投資額的37.2%。西海岸新區和即墨區占據了簽約總投資額的逾八成。
按照規劃,2020年,青島海洋生產總值增速達到15%,力爭達到20%,涉海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力爭達到50%。在此前的2019年,青島海洋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增長56.5%,高于全市投資增速34.9個百分點,海洋生產總值占GDP的比重達到28.7%。
除了數據目標,青島也需要在競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過程中解決青島海洋經濟發展的幾個關鍵瓶頸問題。
首先是做大競爭力產業。遠觀每個競爭對手都在做大海洋優勢產業,比如寧波不斷培育以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醫藥、海洋工程裝備為主導的海洋經濟行業龍頭企業。在港口領域,各省份更是合縱連橫、厲兵秣馬。就青島來說,除了港口航運之外,生物醫藥也是一個具備一定潛力的海洋優勢產業,未來需要在產業政策支持、產學研結合等方面進一步助力。
其次是完善海洋產業鏈條。青島的生物醫藥、船舶海工、海洋旅游、港口航運等各有優勢,但有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生物醫藥估摸小、船舶海工附加值比較低、海洋旅游本土旅游發展緩慢,等等,使得眾多產業都難以形成產業鏈聚集,這也反作用于優勢產業的做大做強,青島需要通過項目招商的方式引進關鍵領域的產業鏈配套企業,實現青島海洋產業的協同發展。
再次是科研轉向產業化。青島海洋科研機構除了助力海洋強國,還需要研發出更多的可以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產業項目。縱觀同類城市,高等院所的科研賦能成就了西安、合肥、長春等城市的主打特色產業,青島集聚了大量的海洋院所,產業賦能之路需要加快。
“速度就是一切,它是競爭不可或缺的因素?!苯芸恕ろf爾奇的這句話足以給我們更多的警示,因為留給我們布局的時間已經不多。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