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就業形勢復雜嚴峻,高校畢業生是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最近一些大學陸續舉行了畢業典禮,與往年相比,有更多穿上畢業服的大學生還在為找工作不斷奔波。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共計874萬人,同比增加40萬人,本就壓力陡增,又突遭新冠肺炎疫情。今年,大學生就業呈現哪些新變化?面對多重挑戰,高校及高校畢業生采取了哪些應對舉措?
全面看待大學生就業壓力
受疫情影響,一季度不少企業面臨訂單減少、市場需求下降等困難,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業人才需求。與往年相比,企業“春招”計劃有所減少,出現了有崗不聘、延期招聘等現象,一些高校的畢業生就業率出現同比下降。對于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全面看待。
雖然拿到了一家物業公司的錄用通知書,山東建筑大學法學院2020屆畢業生彭小芹仍選擇參加將于7月19日舉行的山東省公務員考試。她要等成績公布后,再決定是“二戰”還是工作。不僅是彭小芹,山東建筑大學法學院148名應屆畢業生中,有30余人在準備考公考編(即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考錄),占比約20%。據幾位高校就業工作負責人估算,雖然整體考公考編率達不到這么高,但這一群體在高校畢業生中占到不少比例。
除了考公考編時間推遲,一些企業要求與學生線下見面后再簽約,也影響著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新華醫療招聘經理曹洪洲告訴記者,線上招聘更多是無奈之舉,雖然企業可以通過視頻面試與學生達成意向,但許多信息還要線下確認,因此學生要到崗實習一段時間再簽約。“最近北京疫情出現反彈,好幾個與北京企業達成就業意向的學生無法到崗實習,也沒法與企業簽約,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就業節奏。”山東農業大學學工處副處長馮國營也注意到類似問題。
“以往大家會對工作進行挑揀,今年我們向同學們講清就業形勢,鼓勵大家‘先就業再擇業’。”在采訪過程中,多位高校就業工作負責人不約而同談到,“就業難”背后更多是一種“選擇難”,新就業情況要求大家要有新就業心態。
今年2月底,得知考研失利后,山東農業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2020屆畢業生孫祎才開始參加網絡招聘活動。孫祎先瞄準專業對口工作投遞簡歷,卻幾次遭到拒絕,隨后她調整就業方向,憑借當過家教老師的優勢,于6月初先后拿到成都一家培訓機構和南昌一家職業院校的錄用通知書。她說,自己能在較短時間內找到合適工作,得益于積極調整心態,合理下調對工作崗位的期望值。
同樣,日照職業技術學院人文與旅游學院開設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空中乘務、學前教育4個專業,畢業生對口就業行業受疫情沖擊較大,但學院畢業生就業受影響不大。“我們一方面引導學生珍惜現有工作機會,一方面幫助學生轉變就業觀念,不能只想著對口工作,只要有比較心儀崗位,可以先‘跨界’就業?!比照章殬I技術學院人文與旅游學院就業聯絡員山淼說。
求職招人“兩難”局面更明顯
穩企業與保就業從來都是相互促進、內在統一的,但當前出現一個悖論——企業“招工難”與大學生“就業難”并存。隨著疫情在國內得到控制,企業對人才需求逐漸回升?!鞍凑沼萌艘幝?,大部分企業每年都要進行人員優化,主要是招聘應屆畢業生。如果沒有受到強烈沖擊,企業應該會按照原計劃進行人員招錄?!鄙綎|萬豪生態農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主任董小娟告訴記者,企業復工復產后,馬上開始應屆畢業生“春招”工作,但到目前,30人的招聘指標仍未完成。
實際上,民營企業一直是應屆畢業生就業主要流向。據調查機構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從2014年到2019年,本科畢業生在民營企業就業比例從50%上升到53%,高職高專畢業生在民營企業就業比例從65%上升到68%。但今年疫情發生后,不少學生和家長的就業“求穩”心態上升。據求職招聘平臺“獵聘”發布的《2020應屆畢業生春招求職報告》,在影響畢業生選擇工作最關鍵的因素中,“穩定”因素從去年的第五名躍升至第二名,許多畢業生想瞄準國企、外企一步到位,或參加考公考編,到中小企業就職意向下降。在這種背景下,求職招人“兩難”局面更明顯。
王迪是山東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工業工程專業2020屆畢業生。由于所學專業受生產制造型企業歡迎,他于去年底就拿到了中國重汽、豪邁集團以及三四個中型制造企業的錄用通知書。經過反復比較,他最終選擇去中國重汽工作,因為“薪資高、工作穩定”。而他的同班同學也主要選擇海信、海爾、歌爾、豪邁等國有企業或大型民企,到中小企業就職的人少之又少。對于這種情況,董小娟也深有感觸:“有幾個學生拿到了我們公司的錄用通知書,但感覺農資企業工作環境艱苦,最終放棄了工作,而選擇考研‘二戰’?!?/p>
疫情下,招聘方式由線下轉為線上,中小企業推介由此受限,也加大了他們的“招聘難”。往年“春招”,山東杰控電氣技術有限公司既開展線上招聘,也組織線下宣講會,還邀請學生到企業參觀,現在卻只能把招聘信息放到網上。公司人力資源中心負責人丁曉有些無奈地說,通過網絡發布招聘信息,學生看到的只是海量企業中的一個名字,感受力沒有線下那么敏感。
“當前,存在著高校畢業生集中到大企業就業而忽略中小企業的情況。中小企業與畢業生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以及中小企業自身管理制度不夠完善,是影響中小企業吸納就業的主要梗阻?!鄙綎|省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劉冰認為,一方面中小企業要修煉內功,把企業做強做大,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另一方面畢業生也要看到中小企業的成長性,做到就業“多條腿走路”。
當然,從當前穩就業現實出發,無論是大型國企還是中小型企業,都要鼓勵他們盡可能多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山東明確提出,國有企業今明兩年新增崗位招聘應屆畢業生比例不低于50%,對于符合規定的招用應屆畢業生的中小微企業,給予最高1000元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
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功夫在詩外”
解決大學生“就業難”,不能等到臨畢業,而應該“功夫在詩外”,從根本上出臺治本之策,建立起長效機制。
威海新北洋榮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從事金融機具研發、生產和銷售的新三板上市公司,今年公司制訂的招聘計劃仍有缺口,卻不喜歡招聘應屆畢業生。對此,公司人力資源中心負責人陳乃華道出原因:“不少崗位在高校沒有對口專業,剛入職的大學生要培養兩三年才行?!?/p>
緊跟產業結構調整學科設置,優化人才培養結構,才能在服務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好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去年,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對部分學科、學院進行調整,與兗礦集團合作共建了新能源學院。新能源學院成立后,校企雙方深入開展合作,促進產教融合,加強能源基礎學科與新能源學科交叉融合,為山東省、青島市新舊動能轉換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撐。同時,學校還將相關學科資源整合,成立海洋與空間信息學院,在培養相關專業人才的同時,更好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除了及時調整學科設置,提升傳統教學模式和學科內容設置同樣重要。為了找到心儀的工作崗位,一所高校軟件工程專業畢業生張曉特意在大三暑假到校外參加培訓,系統學習了Java開發體系?;ヂ摼W時代,軟件工程專業市場需求大,不少高校紛紛開設該專業,但教授的內容仍然偏理論,企業更喜歡能直接上手操作的學生,導致不少學生選擇再“補補課”。
“想要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高校還應大力支持和鼓勵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社會實踐,不斷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瘪T國營說。隨著海外疫情暴發,原本計劃出國深造的山東財經大學管理學院2020屆畢業生鄭娜只能先在國內就業,而此時她已錯過大半個“春招”。鄭娜曾在一家企業實習三個月,得知她的情況后,該企業決定先錄用鄭娜。“相比于其他準備出國的學生,我能很快找到合適的工作,是因為我提前接觸了相關工作?!编嵞日f。
此外,不少高校也在更新人才培養理念,提出“從末端就業向全端培養轉變”。從去年開始,青島大學在發出錄取通知書的同時,會附送學生一份“人生規劃檔案”,其中包括學生篇、家長篇和共同篇三部分?!皩W生篇是讓學生思考讀大學的意義和自己想做的事情,家長篇是讓家長分析孩子的優勢特長,共同篇則是把兩者的認識進行比較綜合,然后確定學生未來的發展方向?!鼻鄭u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部長、學生工作處處長解濤解釋。盡早清楚發展方向并為之做好準備,無疑也是助力高校畢業生穩定就業的好辦法。
請輸入驗證碼